从2月底至3月上旬,位于河南洛阳的洛阳博物馆已举行了两场线上直播活动。馆方精心设置了唐三彩文物展、河洛文明展两个直播主题。截至目前,两场网络直播累计播放72.9万次。(3月15日人民网)
严格来说,网上展览、虚拟展厅等并非新鲜事物,近些年很多博物馆都进行过相关的探索与尝试。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和河南境内的博物馆均处于闭馆谢客的状态,但通过网络直播,也让各大博物馆在疫情期间打开了与观众互动的一扇窗,催生出一股“云游”博物馆的热潮。也正是通过这种新模式,让很多文化单位意识到,此前对于文物展览方面数字化转型的不够重视,还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亮相了。而值得肯定的是,这股“云游”博物馆的潮流,在文物保护方式创新、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
因为疫情,“数字化生活”正快速走入人们的视野。远程居家办公、多地视频会议、小程序跑腿买菜、医院线上诊疗,以及企业“线上发布会”、“在线招聘”和一些政府部门“屏对屏”招商洽谈的新模式等等,虽然不至于将全民生活切换成“云模式”,但毫无疑问这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以春节前夕,郑州博物馆重点引进开展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和“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为例。“云游”除了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外,通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讲解,也可以实现民众足不出户“和乾隆对话”“和拿破仑交流”的情景再现。正如网友所言,“看着直播画面,聆听名师的讲解,无任何干扰和杂音,这种‘云游学’体验要比在现场观展强好几倍。”
据了解,3月2日至3月4日期间,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九家博物馆联合推出“云探国宝——沿黄河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线上直播活动。为期3天,9场的博物馆联播活动,最终吸引1593万网友在线围观。而包括拉萨布达拉宫在内的多所中国知名博物馆,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通了网络直播,也曾一度登上中国社交媒体热搜榜。
从故宫到布达拉宫,从秦陵到敦煌,“云游”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屏幕前“游客”的探索。如果没有V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可能很多民众这辈子都与这些国家宝藏无缘,但如今通过线上技术,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实现近距离领略国家瑰宝的愿望。不可否认,数字化为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且这种模式也是民众所喜闻乐见的。
当然,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博物馆和文化单位并没有赶上这一轮“云游”的数字化浪潮。有些是因为政策、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也有一些则是担心“云参观”会对门票收入带来冲击。不论是哪方面的原因,都需要相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方案,加以积极的引导协调,推动数字化在文物保护中充分发挥作用,让更多有价值的文物不因岁月而褪色,不在风雨中坍圮,成为“永恒”,在中华民族发展前行的道路上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