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江白鲟悲歌呼唤更多保护行动落地

2020年01月14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凸显。长江白鲟的悲歌呼唤更多保护行动落地,应广泛凝聚共识采取行动

  不久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让“长江白鲟”登上了热搜。网友留下“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的感慨,引发众人共鸣。长江白鲟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一场灵魂拷问。

  长江白鲟并非第一个在长江灭绝的物种,同样是长江重要物种的白鳍豚此前也被宣告灭绝。还有一些大型鱼类,如江豚、中华鲟等,尽管未灭绝,但大多岌岌可危。有关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濒危鱼类物种达到92种,濒危物种接近300种。

  或许有人说,从进化历史上看,每一个物种都可能灭绝,旧的物种灭绝为新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机会。当下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加快了1000倍,比形成速度加快了100万倍,物种的灭绝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

  全球超过千余名专家开展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指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所有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凸显。此外,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1954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达42.7万吨,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一半。近年来,即使大规模增殖放流,每年的捕捞量也不到10万吨。

  长江白鲟的悲歌呼唤更多的保护行动落地,2020年翻开了新的一页。2019年底,提请审议的长江保护法草案,明确提出了10年禁渔、建立协调机制、生态修复等内容。今年初,长江10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相比以往每年3个月的休渔期,长达10年的全面休渔期,将为物种的繁衍提供足够的时间。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日前在北京发布,即将在昆明举办的这次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更多保护行动取得新的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人类也是其中一员。有学者通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说明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惠益,比如为沿海社区提供了娱乐、科研、渔业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热带雨林珊瑚礁,每年通过旅游业、海岸防护、生物勘探和渔业产出的经济产值高达每公顷125亿美元。再比如传粉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全球昆虫授粉总经济价值估计为1530亿欧元,相当于农业产量的9.5%。但反过来,倘若生态系统出了问题,生态链失去平衡,人类自然无法幸免。这也是保护行动获得越来越多认同与支持的原因。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更广泛凝聚共识采取行动,控制持续恶化的物种灭绝趋势,我们需要更多担当。(作者:曹红艳)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长江白鲟悲歌呼唤更多保护行动落地

2020-01-14 07:00 来源:经济日报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凸显。长江白鲟的悲歌呼唤更多保护行动落地,应广泛凝聚共识采取行动

  不久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让“长江白鲟”登上了热搜。网友留下“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的感慨,引发众人共鸣。长江白鲟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一场灵魂拷问。

  长江白鲟并非第一个在长江灭绝的物种,同样是长江重要物种的白鳍豚此前也被宣告灭绝。还有一些大型鱼类,如江豚、中华鲟等,尽管未灭绝,但大多岌岌可危。有关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濒危鱼类物种达到92种,濒危物种接近300种。

  或许有人说,从进化历史上看,每一个物种都可能灭绝,旧的物种灭绝为新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机会。当下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加快了1000倍,比形成速度加快了100万倍,物种的灭绝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

  全球超过千余名专家开展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指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所有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凸显。此外,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1954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达42.7万吨,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一半。近年来,即使大规模增殖放流,每年的捕捞量也不到10万吨。

  长江白鲟的悲歌呼唤更多的保护行动落地,2020年翻开了新的一页。2019年底,提请审议的长江保护法草案,明确提出了10年禁渔、建立协调机制、生态修复等内容。今年初,长江10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相比以往每年3个月的休渔期,长达10年的全面休渔期,将为物种的繁衍提供足够的时间。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日前在北京发布,即将在昆明举办的这次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更多保护行动取得新的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人类也是其中一员。有学者通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说明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惠益,比如为沿海社区提供了娱乐、科研、渔业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热带雨林珊瑚礁,每年通过旅游业、海岸防护、生物勘探和渔业产出的经济产值高达每公顷125亿美元。再比如传粉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全球昆虫授粉总经济价值估计为1530亿欧元,相当于农业产量的9.5%。但反过来,倘若生态系统出了问题,生态链失去平衡,人类自然无法幸免。这也是保护行动获得越来越多认同与支持的原因。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更广泛凝聚共识采取行动,控制持续恶化的物种灭绝趋势,我们需要更多担当。(作者:曹红艳)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