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西部地区该拿什么留住你?

2019年04月02日 07:32   来源:经济日报   

  从科研资源看,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便于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具有天然的科研优势。但是从工作环境看,经济欠发达,没有一流的科研工作环境,导致人才流失,是西部地区创新的短板。

  地处西部,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的这一矛盾,在西部地区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缺少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和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西部地区目前只能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但是,正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生所言,这只是做法,不是机制,无法保障西部地区长远的人才需求。因此,让人才留在西部,不能只靠“爱我别走”的事业情结,还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首先,国家要对西部人才高看一眼。西部地区人才流失加剧,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水平所致。因此,国家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力度,同时在项目经费、工作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出台一些特殊政策,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有了政策倾斜,还得有约束机制。此前,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指出,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地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约束导向很明确,但还需出台一些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改变以人才“头衔”分配科研项目、以人才层次和数量论科研实力等相关评价机制。

  其次,发达地区要对西部人才高抬贵手。教育部负责人曾在有关会议上呼吁,“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东部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不惜重金厚奖四处“挖人”,从人才价值体现和流动规律看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形成良性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生态。

  再次,西部地区要为人才高枝筑巢。对科研人才的吸引,除了要有政策激励、经费项目支持等硬条件,还得营造优质科研服务等方面的软环境。短期内改变不了经济相对落后局面,可以在做优服务上下功夫;拿不出高薪,可以出台灵活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搭建平台;家底不厚,可以用有限的资金重奖科研成果。西部地区要留住人才,就要建立更完善的机制、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用优越的软环境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作者:陈发明)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