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防通道应有疏通之“道”

2020年01月03日 06:59   来源:钱江晚报   评论员 陈江

  救火刻不容缓,一条消防通道却常常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据封面新闻报道,2020年第一天,在重庆渝北区加州花园小区,一栋30层高的居民楼突发大火。起火点在2楼,熊熊大火飞速蔓延到20余层,38辆消防车和近200名消防官兵赶到时,小区外的隔离桩、随处停放的私家车,却堵塞了他们的救火之路。

  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视频里,只见数十位市民齐喊口号,将一辆乱停乱放的白色轿车用力抬起。那一刻,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将堵塞“生命通道”的车辆挪开。终于腾出一条救命路,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没有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车辆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情,势必妨碍消防车救火,造成更大的损失。事实上,类似教训举不胜举。近两年,杭州在消防通道治理方面虽然有了显著改观,但杭州最近的清水公寓和新华园火灾,同样是因为消防通道被挤占,致使消防车不能最快时间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救援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都有消防通道堵塞的状况。这已经成为难以治愈的“城市病”。

  情况都如此严重了,为何有人总不当一回事?说到底:停车难,乱停车;处罚太轻,对生命和规则缺乏敬畏。

  《消防法》明确规定:单位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行为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该行为的,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而现在,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的,主要是私家车。500元的罚款当然不是毛毛雨,奈何要罚这个款并不容易,加之在停车难“催化”下,一些人常常怀抱“偶尔停下,也不妨事”的侥幸心理,顺手一停了事。而且,消防部门是没有记分权的,如果没有什么事发生,《消防法》的规定在一些地方会沦为一纸空文。

  消防通道频繁被占用和堵塞这个城市顽疾,表面看简单,背后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治好这个病,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增大公共投入,合理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场。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随着智慧城市治理日趋成熟,消防部门与交通部门有望共享数据库。如果实现线上互通,查车与查人、罚款与扣分相结合,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对于生命和安全的敬畏,不能总是在火灾发生时,身边消防通道被堵了,生命危在分秒,才成为关注焦点。生命通道的疏通之“道”,不在一时,而在长久。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消防通道应有疏通之“道”

2020-01-03 06:59 来源:钱江晚报

  救火刻不容缓,一条消防通道却常常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据封面新闻报道,2020年第一天,在重庆渝北区加州花园小区,一栋30层高的居民楼突发大火。起火点在2楼,熊熊大火飞速蔓延到20余层,38辆消防车和近200名消防官兵赶到时,小区外的隔离桩、随处停放的私家车,却堵塞了他们的救火之路。

  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视频里,只见数十位市民齐喊口号,将一辆乱停乱放的白色轿车用力抬起。那一刻,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将堵塞“生命通道”的车辆挪开。终于腾出一条救命路,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没有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车辆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情,势必妨碍消防车救火,造成更大的损失。事实上,类似教训举不胜举。近两年,杭州在消防通道治理方面虽然有了显著改观,但杭州最近的清水公寓和新华园火灾,同样是因为消防通道被挤占,致使消防车不能最快时间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救援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中,80%以上都有消防通道堵塞的状况。这已经成为难以治愈的“城市病”。

  情况都如此严重了,为何有人总不当一回事?说到底:停车难,乱停车;处罚太轻,对生命和规则缺乏敬畏。

  《消防法》明确规定:单位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行为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该行为的,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而现在,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的,主要是私家车。500元的罚款当然不是毛毛雨,奈何要罚这个款并不容易,加之在停车难“催化”下,一些人常常怀抱“偶尔停下,也不妨事”的侥幸心理,顺手一停了事。而且,消防部门是没有记分权的,如果没有什么事发生,《消防法》的规定在一些地方会沦为一纸空文。

  消防通道频繁被占用和堵塞这个城市顽疾,表面看简单,背后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治好这个病,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增大公共投入,合理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停车场。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随着智慧城市治理日趋成熟,消防部门与交通部门有望共享数据库。如果实现线上互通,查车与查人、罚款与扣分相结合,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对于生命和安全的敬畏,不能总是在火灾发生时,身边消防通道被堵了,生命危在分秒,才成为关注焦点。生命通道的疏通之“道”,不在一时,而在长久。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