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中小企业效能

2019年11月27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有报道称哈啰出行宣布接入蚂蚁金服与网商银行开发的“双链通”,其上游的供应商凭借哈啰出行在“双链通”上发行的应收账款凭证,可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据称,通过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成本从3个月变成1秒。

  传统金融业务无法企及的服务速度和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这听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操作层面的确能够做到。该项技术对于破解供应链上下游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均具有积极意义。

  “双链通”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以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为依托,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之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从而使在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获得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供应链金融是不少金融机构专注深耕的业务场景。由于不少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的问题,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托,通过供应链金融,将存量资产转给场内外,尤其是场外资管计划、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成为一些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另外,监管机构近年来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一业务却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突出问题有贸易背景是否真实、操作人员道德风险等。另外,应收账款造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在需要资金周转时,中小企业除了“应收账款”外,往往缺乏其他可以用来抵质押的资产。在无法评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贸易背景和订单数据真实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很难放贷。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成为了解决难题的钥匙,该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区块链应收凭证放心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投放。

  上链后,整个融资流转过程清晰留痕、不可篡改,所有参与方都要通过“双链通”进行身份核实和意愿确认,数字签名实时上链,杜绝了萝卜章、假合同以及资金挪用等多种风险。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威力”。搭上科技快车,期待金融能实现加速快跑。(作者:陆 敏)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中小企业效能

2019-11-27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有报道称哈啰出行宣布接入蚂蚁金服与网商银行开发的“双链通”,其上游的供应商凭借哈啰出行在“双链通”上发行的应收账款凭证,可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据称,通过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成本从3个月变成1秒。

  传统金融业务无法企及的服务速度和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这听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操作层面的确能够做到。该项技术对于破解供应链上下游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防范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均具有积极意义。

  “双链通”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以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为依托,以产业链上各参与方之间的真实贸易为背景,让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从而使在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获得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供应链金融是不少金融机构专注深耕的业务场景。由于不少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的问题,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托,通过供应链金融,将存量资产转给场内外,尤其是场外资管计划、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成为一些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另外,监管机构近年来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一业务却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突出问题有贸易背景是否真实、操作人员道德风险等。另外,应收账款造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在需要资金周转时,中小企业除了“应收账款”外,往往缺乏其他可以用来抵质押的资产。在无法评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贸易背景和订单数据真实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很难放贷。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成为了解决难题的钥匙,该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区块链应收凭证放心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投放。

  上链后,整个融资流转过程清晰留痕、不可篡改,所有参与方都要通过“双链通”进行身份核实和意愿确认,数字签名实时上链,杜绝了萝卜章、假合同以及资金挪用等多种风险。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威力”。搭上科技快车,期待金融能实现加速快跑。(作者:陆 敏)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