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却开国际贸易发展之先河,创造性地打造了进博会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敞开胸怀,“买”全球,“惠”全球,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和发展红利。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上午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向全世界的朋友发出热情邀请。
相约“进博时间”,续写“进博故事”。11月5日至10日举行的新一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来沪参展。
全球好物接踵而至,黄浦江畔万商云集。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从展品到商品,从意向到成交,从试水到深耕中国市场,“进博效应”不断溢出,各国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比起首届,本届进博会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许多参展商甚至“一展难求”。这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全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努力,也反映出各国企业对中国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的信心和热情。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是我们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发展历程中的深刻体会。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却开国际贸易发展之先河,创造性地打造了进博会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敞开胸怀,“买”全球,“惠”全球,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和发展红利。不平凡的中国作为,展现的是中国担当、中国力量。
抢抓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之机。中国市场,世界机遇。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国和企业的广泛参与。这是一次开放共融的贸易盛宴,对于正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各国企业而言,无异于象征光明与希望的“冬日暖阳”。进博会是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平台,从各国客商对进博会高涨的参与热情以及一年来不断扩大的“进博效应”,都可以看出“中国机遇”对于世界的强大感召力。
共享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之利。世界各国“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动作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提前实现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新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向世界释放出巨大发展红利。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习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扩大开放的最强音。中国知行合一,言出行随,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机遇和红利。鲜明的“中国态度”背后,还有更多精彩的“进博故事”值得期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梅开二度进博会 中国助力世贸潮
进博会助力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