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宁波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部分,从它身上,我们能由一个侧面读懂“中国制造”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和机理。同时,“宁波制造”又是“中国制造”的“头部”,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制造的一些优秀基因、先进要素和深厚文化传承;从它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都有着深刻启迪与示范意义的丰富营养,进而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由大到强。
近日,新华社推出重磅报道“解码宁波制造”,对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的展示和深刻的阐释,令笔者颇有感悟。
浙江宁波在中国经济版图中虽然“辨识度”不高,但这里却汇聚了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它雄踞东方大港,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3%,成为中国南方唯一的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三产业的副省级城市,而且有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深入解读“宁波制造”的发展逻辑,我们不仅会感受到从古至今“宁波帮”身上所凝结的智慧、品格和精神传承,更会倾听到中国制造的先声,得到诸多关于“中国制造”未来发展与崛起的启示。
“宁波制造”体现的是一种专注的品格。扎根实业,心无旁骛,凝心聚力,默默耕耘,这是许多宁波企业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的几代人做好一个行业,从“小作坊”变身世界闻名的“塑机王国”;有的盯紧主业,拒绝多元化经营的诱惑;有的死瞌一个细分领域,把小小的缝纫机旋梭做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有的几十年瞄准圆珠笔尖,破解笔尖钢的世界难题……久久为功,可贵的是坚持的力量;深耕细作,彰显的是专注的品格。“中国制造”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惧风雨,勇立潮头,需要的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
“宁波制造”体现的是一种争先的劲头。美国通用电气原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在企业经营中坚持一个观点,即洞察到那些真正有前途的行业并加入其中,并且坚持要在自己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里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在宁波,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现象——企业家都立志成为“行业第一”,建设百年企业。“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宁波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没有这样一种志气、没有这样一种劲头,是断然难致于此的。“中国制造”要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需要的正是这种不甘人后、追求卓越的劲头。
“宁波制造”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宁波,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相互之间不比规模、不比产值、不比产量,而是比奖杯、比证书、比研发人才多寡、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它所折射的,是宁波人对创新的重视。先发优势的获得靠创新,发展后劲的拓展靠创新,新动能的培育靠创新。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卡脖子”;创新,才能抢占制高点,赢得战略主动权。“中国制造”要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需要的正是这种面向未来、把握先机、追求进步、勤于创新的精神。
“宁波制造”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气质。12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宁波由此成为广袤中国腹地走向世界的前沿;40多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让宁波再次面向大海敞开胸怀。今天,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东欧商品集散地。“跳出三江口,向东是大海”,穿越千余年的历史岁月,宁波向海而生,因港而兴,同时也形成了自身胸怀天下、开放通达的气质,进而在对外经贸舞台上长袖善舞,国际“朋友圈”不断拓展。“中国制造”要切实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要承继开放基因,厚植开放优势,抓住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让自身在开放中见世面、壮筋骨,在开放中集众长、长本事,在开放中拓市场、增实力。
“宁波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部分。从它身上,我们窥斑见豹,能由一个侧面读懂“中国制造”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和机理。同时,“宁波制造”又是“中国制造”的“头部”。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制造”的一些优秀基因、先进要素和深厚文化传承;从它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都有着深刻启迪与示范意义的丰富营养,进而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由大到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致敬“质朴绽放”:宁波制造的鲜明底色这样铺就
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发扬光大“宁波帮”精神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