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 涨价还需市场检验

2019年06月29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性会更强。产品是否应涨价以及涨价多少,最终还需要市场来检验。而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厂商,会依靠自己的实力走进更宽广的天地。

  626日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最多或减少58%的额度。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消费者买车会涨价吗?记者选取了5月份销量前5名的纯电动汽车,分别致电154S店,各家4S店销售顾问都表示补贴退坡后,店内纯电动汽车会涨价。(625日《证券日报》)

  政府补贴可以让一个有潜力的产业顺利度过弱小的幼稚期,但绝不可能让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这好比一个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快乐的童年,但绝不可能被宠爱着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又有能力面对社会的成年人。一个长期被政府补贴宠着的产业也是永远长不大的。因为市场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乃至退出是必然的。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

  毋庸置疑,补贴退坡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潮退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依靠补贴“混日子”的厂商将会被淘汰,而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厂商会依靠自己的实力走进更宽广的天地。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面对补贴退坡之后前端需求量减少、后端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则考验着企业的实力、耐力和智慧。从有关报道的内容看,新能源汽车厂商或倾向于利用涨价破解困局。

  按说政府补贴刺激了需求,补贴退坡后需求没那么大了,厂商应该降价才是,为何反而涨价呢?业内人士解释说,目前外购电芯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32%以上,电池价格在短期内很难大幅度下降,而补贴退坡幅度大,因而只能涨价。从这个解释看,涨价主要是基于覆盖成本的需要。这很好理解,没人愿意做亏本的买卖。但是仅仅为覆盖成本而涨价,厂商是否有些一厢情愿?是否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

  市场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在不断的互动中决定的。真正竞争性的市场,涨价并不容易,因为每个生产者都想占领市场。倘若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讨得消费者“芳心”,涨价就很难被接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供需双方的互动性会更强。毕竟要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去买商品,较之以前有较大补贴时,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性能会更加关注。如果产品质量和性能令人满意,消费者自然会认可价格。否则,有价无市也不是没有可能。产品是否应涨价以及涨价多少,最终还需要市场来检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断奶”倒逼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告别“营养液”的新能源汽车当自强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