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6月16日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这源于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
一篇论文的好与坏,与怪不怪没什么关系
仅以选题来说,“怪”论文要么是对社会新事物、新现象的关注,要么是对传统事物或现象使用独特性的视角。它们不仅接地气,还强化了论文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作者本身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提升。
其实,这已经不是“怪题”论文第一次引爆舆论场。之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和《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等论文,都曾引发公众兴趣。【详细】
关键在于态度是否端正
不少网友之所以讥讽该论文,在于他们没有用学术眼光打量该选题,没有从专业角度认识其学术价值。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屁不仅是生理现象,更是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其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广泛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之中……覆盖了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这样的独特选题,何尝不是有价值的研究?
对待真正的学术研究要心存敬畏。比起学术研究对象的新奇,我们更该关注学术研究的态度。做研究、写论文应多注重过程,只要认认真真研究过某个事物,认认真真做了学问,而非胡编乱造、复制粘贴,就应宽容以待。正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所说,论文能否写好,关键在于态度是否端正,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行,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写成经典。【详细】
多鼓励创新研究
网友的调侃与质疑,也折射了社会对于学术论文质量的担忧。研究了个“屁”的调侃,不过是对学生论文、学术研究空洞无物的焦虑。论文质量下降、学术抄袭现象成风,确实是普遍现象。【详细】
其实每到毕业季,毕业论文都成了许多学生的一大痛点。有调查曾显示,78.1%的受访者直言“赶制论文”的现象多。这样的“赶制”现象很难保证学生们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反而容易出现东拼西凑、拷贝粘贴的论文内容。【详细】
对此,教育部门、高校等相关方要能“两手抓”,一方面要鼓励学术创新,鼓励多一些《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这样的创新研究;一方面还要严把论文质量关,对于抄袭现象严惩不贷,把那些真正言之无物的学术研究或抄袭之作扫进垃圾堆。【详细】
微言大义:
@赛棱斯-Silence:只怪我见识短,但我支持他的研究方向!
@低功耗灰矿熊:题目取得不好。
@千黛汐Rebecca:如果研究的好为什么不行呢。
@楠尼内嶝人:重在研究方法,研究逻辑,还有做学术的态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篇论文的好坏与选题的怪不怪关系不大。只要学生研究态度端正,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就可以称之为合格的论文。学术创新需要宽容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另辟蹊径要大胆鼓励。当然,如果仅是题目哗众取宠,内容空洞无物,就另当别论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