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放弃房价上涨幻想 踏踏实实做实业

2019年05月29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用错误观点论证房价上涨不过是自欺欺人。“房住不炒”是方向,更是现实。对于房价要有正确的理性认知,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做实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近一个半月时间,针对局部楼市过热表现,三大监管部门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预警信息。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总体基调并未改变,也不会发生改变。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部门喊话为楼市“灭火”,部分“闯红线”违规进入楼市的资金,也频频受到处罚。(527日《证券日报》)

  坚持“房住不炒”是政策底线,是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今年局部楼市过热时监管层的行动来看,管理层对“房住不炒”的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明确的,执行是坚决的。

  今年局部楼市过热说明还有一些人或机构存在投机心理及投机行为,个别地方政府对于“房住不炒”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对“房价还会被炒起来”“房地产市场还会火”“房地产还要发挥稳增长的作用”等还抱有幻想,还相信房地产市场能够由“小阳春”走进“火热的夏季”。

  这些机构或个人之所以对房地产还抱有幻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错误观点引导。一是房地产将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还需要利用房地产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流入城市的农民对住房有强劲的需求。农民进城首先要住下来,这是刚需。在这个刚需支撑下,房价肯定要涨。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房价高才能让开发商看到赚钱的希望,才能吸引开发商高价拿地,地方政府才能获得较高的卖地收入。

  仔细推敲这三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先看第一个观点。不可否认,短期内,房地产市场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规模扩张的增长,是量的增长,是抑制新动能、新产业的增长,是累积结构性矛盾的增长,长期必然不可持续。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次贷危机,都以铁的事实证明,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不可长久。

  第二种观点显然更不足为信。现在,进城并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越来越好,留在农村未必没有好的发展。如果进城成本太高,农民会选择放弃进城。试图利用“刚需说”为高房价辩护,那是逼着农民放弃进城。

  土地财政之说目前或许在个别地方还能成立,但未来必然会成为历史。地方专项债已经允许发行,地方经济发展的财力掣肘可以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予以缓解。PPP模式也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逐渐削弱。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断言,用这些错误观点论证房价上涨不过是自欺欺人。“房住不炒”是方向,更是现实。对于房价要有正确的理性认知,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做实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楼市健康发展须及时除“噪”

     楼市“初春”谨防热炒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