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房价上涨幻想 踏踏实实做实业

2019年05月29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用错误观点论证房价上涨不过是自欺欺人。“房住不炒”是方向,更是现实。对于房价要有正确的理性认知,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做实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近一个半月时间,针对局部楼市过热表现,三大监管部门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预警信息。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总体基调并未改变,也不会发生改变。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部门喊话为楼市“灭火”,部分“闯红线”违规进入楼市的资金,也频频受到处罚。(527日《证券日报》)

  坚持“房住不炒”是政策底线,是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今年局部楼市过热时监管层的行动来看,管理层对“房住不炒”的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明确的,执行是坚决的。

  今年局部楼市过热说明还有一些人或机构存在投机心理及投机行为,个别地方政府对于“房住不炒”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对“房价还会被炒起来”“房地产市场还会火”“房地产还要发挥稳增长的作用”等还抱有幻想,还相信房地产市场能够由“小阳春”走进“火热的夏季”。

  这些机构或个人之所以对房地产还抱有幻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错误观点引导。一是房地产将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还需要利用房地产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流入城市的农民对住房有强劲的需求。农民进城首先要住下来,这是刚需。在这个刚需支撑下,房价肯定要涨。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房价高才能让开发商看到赚钱的希望,才能吸引开发商高价拿地,地方政府才能获得较高的卖地收入。

  仔细推敲这三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先看第一个观点。不可否认,短期内,房地产市场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规模扩张的增长,是量的增长,是抑制新动能、新产业的增长,是累积结构性矛盾的增长,长期必然不可持续。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次贷危机,都以铁的事实证明,依靠房地产带动经济增长不可长久。

  第二种观点显然更不足为信。现在,进城并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越来越好,留在农村未必没有好的发展。如果进城成本太高,农民会选择放弃进城。试图利用“刚需说”为高房价辩护,那是逼着农民放弃进城。

  土地财政之说目前或许在个别地方还能成立,但未来必然会成为历史。地方专项债已经允许发行,地方经济发展的财力掣肘可以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予以缓解。PPP模式也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逐渐削弱。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断言,用这些错误观点论证房价上涨不过是自欺欺人。“房住不炒”是方向,更是现实。对于房价要有正确的理性认知,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做实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楼市健康发展须及时除“噪”

     楼市“初春”谨防热炒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