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来临前夕,“儿童安全用药”话题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儿童药品,96%以上不是儿童的私有药品,更多是成人用药转化成儿童的。”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药品在临床上的定位。
作为中医药方面的专业人士,李磊主要关心儿童在使用中成药方面面临的问题。中成药一度被认为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在当前,由于存在一定的误解,有时中成药被贴上了“疗效差”“不安全”的标签。中成药不受待见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它往往被家长当成辅助药来看,认为没有针对性疗效,属于可有可无的药品。此外,约九成中成药由西医开出,缺乏中医药应有的辨证施治过程,影响了中成药的疗效,等等。
上述只是中成药对于儿童所独有的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不仅中成药有,西药同样也有,属于共性问题。比如,不管中成药还是西药,都普遍缺乏“儿童版”,“小儿慎用或者酌减”之类的描述,在中成药和西药说明书中都广泛存在,常造成“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窘境,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当前,却又有了新的内涵。早年,我国在上市药品质量评估方面缺乏具体标准,一些质量不太达标的药品被批准上市,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或者由于时过境迁,当年还算管用的上市药品已不适用于当前。为此,这两年国家加大了纠偏力度,主要体现在,针对仿制药展开了疗效一致性评价,将已经上市但质量不达标的仿制药重新挡在市场之外。此外,包括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在内的不少儿童和成人通用药品,经重新评估后,在说明书中明确儿童禁用。
禁用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较大的儿童药品,是确保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要一步。但问题是,假如没有及时补充新的品种,儿童药品的可及性就会受到影响。更要看到,禁用可很快完成,但研发生产一种儿童药品,却耗时很长,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研发生产儿童药品的紧迫性。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儿童药品的研发力度,加快儿童药品的上市进度。
药企不愿意研发和生产儿童药品,主要因为研发难度大、利润薄等原因,说明市场难以通过自身力量的调节,来化解儿童用药难题。针对儿童药品出台优惠政策,调动药企研发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方能为儿童提供品种丰富、剂型多样的好药品。
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药品安全可及”也是呵护儿童的重要保障。当前处于丰富儿童药品市场的关键时期,批量禁用不适合的药品,可以确保儿童药品的安全性,而生产上市更多优质儿童药品,则可提高儿童药品的可及性。两方面共同发力,方能尽早为孩子们提供品种丰富和质量可靠的专用药品。
(作者系医务工作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