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不是儿戏 以暴制暴伸张不了正义

2019年05月14日 14:0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又见一起校园惨案!令人悲痛的是,当事双方,一方是家长,另一方是学生。

  据警方通报,这起5月10日发生在江西上饶市第五小学的持刀伤人案件,起因是学生家长王某建的女儿,与同学刘某宸发生纠纷。于是他持刀将10岁男孩刘某宸刺伤致死。该家长伤人后并未离开,直至警方将其带走。

  校园暴力不是儿戏

  很显然这是一场由校园暴力引发的悲剧。那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或者是对待校园暴力问题上,家长、社会和学校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呢?

  现在大部分适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等的关心疼爱,家长更是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往往是关心疼爱有余、教育引导不足,孩子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必须顺从于自己,稍有不顺,轻则噘嘴耍脾气,重则暴力发泄不满。家长疼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详细

  以暴制暴,伸张不了正义

  毫无疑问,杀人的那位家长,其行为肯定是违法的。退一万步讲,以暴力手段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是罪恶滔天的。

  放任以暴制暴,鼓吹以暴制暴的“合理”性、“合法”性,等于授予每一个人都有裁决权。每个人都是法官,等于没有法官;更严重的是,这是从“理论”上把法官与暴徒一体化——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真到了这一步,最后一点安全都将荡然无存,没有一个人是赢家,完全背离了反对霸凌的初衷。这就是将以暴制暴“合法化”的可怕之处。

  以上饶事件中王某建的行为为例,即便是对方孩子对他女儿有欺负行为,他的行为也没有达到保护女儿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只能给双方家庭带来灾难。或许他在某种情绪的支配下失去了理智,只是为了宣泄。宣泄的结果不但给对方家庭造成灭顶之灾,也把自己的家庭推向绝境。试想,让他妻子和女儿如何面对现在的局面?据司法界人士分析,王某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中最严厉的条款。为王某建叫好,是真的同情他,为他好吗?王某建从反面告诉我们,法律才是最可靠的生命守护者。维护法律尊严,就是维护我们自己。【详细

  比“狠”的社会心态更值得警惕

  在宏观角度,避免社会的“狠化”以及社会心态的极端化,有很多大方向。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让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之间保持沟通与对话,并让人坚信可以通过“讲道理”来缓解矛盾冲突。

  就如家校关系而言,近期就有媒体报道,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幼儿园有家长反映,其对儿童演出服样图上的英文单词提出质疑后,被老师要求换班并被移出班级群聊。家长提出意见就被踢出群,这显然不是一种对话的姿态。如果这样的例子多了,一个人动辄遭遇“一言不合就……”式对待,可能产生“传染效应”,暴力举动也就可能变得更多。

  孩子之间的纠纷,最终引发家长杀害孩子同学的“黑天鹅”事件,并引发一些人的共情,这是教育问题,也未尝不是社会问题。一个平和、包容、理性的社会,不会为动辄诉诸暴力乃至“一了百了”的社会心态提供温床。【详细

  微言大义:

  @桥怡然1956: 个人觉得还是等警方调查后再说吧,勿传播谣言也不要随便跟风。

  @冬天没有女朋友:只可惜的是,这是个校园暴力不用负责任的年代,这是个网络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

  @竹韵玍聲:望没有校园暴力,还学生一个干净清净又单纯的校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发生在上饶五小的惨剧,再次让校园欺凌进入视野。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被公平公正对待,被善良友爱呵护,但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挫折,分歧、争斗在所难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校园欺凌,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教会孩子和不同的人相处,处理分歧和矛盾,而不是以暴制暴,制造新的欺凌。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远离校园暴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