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菏泽市东明县的学生家长向媒体爆料称,当地万福中学有初三学生因为成绩差被禁止参加中考,家长怀疑这是校方为保障升学率而进行的强制“分流”。这种情况真的属实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核实。当地教育局回应称,不论成绩好坏,中考都应遵循自愿原则。由于班主任对相关政策存在误读,才造成了这般误解,目前涉事班主任已向学生及家长道歉。(4月21日中国之声)
成绩差就被禁止参加中考,这名教师为了达到强制“分流”的目的,可说是“软硬兼施”,一边声称附近的一所劳动技术学校有多么好,免收学费,毕了业还能找到好工作,要求成绩差的学生赶紧去上那个技术学校,别在这里继续上课。一边则强制这些学生退学,也不允许参加中考。
虽然当地教育部门声称这是涉事班主任对相关政策的误读,但这样的教师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是长期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怕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升学率,采取各种手段限制他们参加升学考试。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涉嫌对成绩差学生进行歧视。这显然不是一种无心的“误读”,而是刻意为之。
学校、教师本应坚持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但在一些地方与学校眼中,成绩差的学生就是拖集体后腿的失败者,在平时,这些学生不受教师重视,一些教师会有意把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座,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漠不关心,而一旦临近毕业,一些学校还会变相逼迫这些学生退学。
成绩差的学生成了“被侮辱与损害的”群体,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肆意践踏。而很多时候,他们成绩差,正是学校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实行“公平教育”及不能因材施教的结果,学校要为学生的成绩差承担很大责任,结果在临近毕业时,学校、教师却无情“甩锅”。这种做法既无情又无义还违法,亟待予以遏制。
“成绩差被禁止参加中考”,除了有涉事学校与教师教育理念错误、自私自利等原因,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升学率作祟,暴露了“单纯追求升学率”这一久治难愈的教育痼疾。要避免类似现象一再发生,既需要学校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与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还需要改变错误教学评价体系,摒弃“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考核机制。同时也不能完全让体制为涉事学校与教师“背锅”,对于那些罔顾学生正当权益的学校与教师,要予以相应惩治,最终能够促成学校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践行“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理念。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