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你真高兴,有你这样的朋友在身边,好开心!”“真讨厌,滚一边去,看见你心里就来气。”面对两个普通的白萝卜,成都金牛区金泉小学的学生们,对着一个说赞美的话,而对另一个则用力骂。这是学校师生为期一个月的实验,让孩子们用不同的语言对待两颗萝卜,感受语言对萝卜生长的作用。该实验引起了不少家长和网友的质疑,学校方面对此解释,该实验确实没有科学依据,主要是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4月10日 澎湃新闻)
让学生对着萝卜说不同的话,以此来观察萝卜的生长反应,小学这一活动引发家长和网友质疑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就连学校也直言,该实验确实没有科学依据,站在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会对学生造成误导,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和科学,学校想要借此来表达的核心观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一场看似充满意义的教育活动竟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确实令人尴尬。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植物的生长与人的语言并无关系,这一活动因而没有什么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小学生,当一群孩子面对萝卜说着不同性质的语言,其所想到的,绝对不是什么科学规律,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切感受。当“沮丧萝卜”比“开心萝卜”长得坏时,孩子们会得出言语可以给人带来伤害,同样也可以给植物带来伤害,即便后者从科学角度而言站不住脚,但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语言会给植物带来伤害时,其行为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从而对植物多一些尊重和关怀,从儿童成长角度来说,这样的教育效果,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实验,并非就毫无用处,对于儿童而言,我们需要用形象生动的言语去教导他们,至于科不科学的问题,不妨等着儿童再长大些再去探究。
而当“沮丧萝卜”比“开心萝卜”长得好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儿童们意识到,适当的压力和挫折能够促使人更好地成长,从而给予孩子挫折教育和压力教育,引导孩子树立强大的内心,不断提升自己面对外界压力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效果,完全可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尚未有能力去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规律,但他们可以从实验的现象当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完善自己的个性特点。
显然,这项实验之所以会引发争议,原因就在于校方给出了一个很死板且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教育的过程本就是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并且很多教育的契机需要在真正践行当中才会体验得到,校方错就错在不应该站在成人角度,给出一个静止的结论,从而引起大众非议。但从实验本身而言,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起实验本身,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应值得关注。
网友的质疑虽有道理,但只是站在成人角度的一厢情愿,真正俯下身子去看那群和萝卜对话的孩子,看着那群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也许又会发现,这个看似不合科学的“萝卜实验”,却给孩子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