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公民权利,亦是法定义务。妄图“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各种所谓国学班等机构培训,只要部分或全部替代了义务教育内容,无论敛财或免费,皆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遗憾的是,这些年打着“国学”旗号的天价班从未禁绝。调查显示,全日制“读经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学、放弃“数理化”等学科知识、授课教师无资质等现象依旧没有消除。看起来周瑜打黄盖——市场愿意“打”、家长愿意“挨”,独独遮蔽了孩子的义务教育权利。结果是涉事家长和违规机构之间形成某种闭环,举证难、查实难、惩戒难,孩子的合法教育被耽搁不说,更成了伪国学的牺牲品。
“毁人不倦”的所谓“读经班”,早已暴露出诸多症候群:比如“1年收4.2万”疑似敛财,比如“学生凌晨4点起床”的虎狼教育很可能伤害孩子健康成长,比如排斥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类课程必然导致通识教育一片空白等。
一个巴掌拍不响。伪国学成了一门学堂式的生意,说到底,大概有三个肇因:首先,是家长对国学的盲从与误读。“起跑线焦虑”一旦异化,就很容易在物质基础的刺激之下,演变为荒唐的“另辟蹊径”。其次,是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泥沙俱下的校外培训声势浩大,遵循“谎言重复百遍就成了真理”的逻辑,机构宣传也常弄得家长心痒痒。再者,就是监管阙如。这种问题大多不诉不究,而家长与“私塾”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旦监管部门不肯主动作为,伪国学自然就成了盆满钵满的“新兴产业”。
教育部的《规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就在这个《规定》发布之前一个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如此看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立场和态度,这既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此类乱象的惩戒之心,亦说明泛滥的伪国学业已成为义务教育的心头大患。
当然,有两点是需要厘清的:一是国学无可原罪。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赓续不绝,恰在于其间延续着中国之学、为人之学、道德之学的血脉与灵魂。真正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智慧,是文化自信的历史基因。不过,凡事总是辩证的,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值得继承,亦非所有的文化都需要景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国学才能不至于沦为忽悠之学。二是家长让孩子接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也是合理刚需。不过,满足这种刚需的前提,是履行好义务教育的责任,是不能僭越孩子身心发展的底线。
总之,伪国学不是对抗义务教育的神器。家长固然要擦亮眼睛、谨防掉进“人傻钱多”的坑,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亦要主动出击,采取“辍学起诉”等方式,将误入“私塾”的孩子拉回义务教育的课堂。捍卫义务教育秩序与法纪,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商量。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