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层减负关键要让干部回归主责主业

2019年03月29日 07:32   来源:新华网   小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重点解决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为治理形式主义开出了一剂良方。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干部犹如行政体系的“神经末梢”,负担过重、动力不足将导致“神经末梢”失灵,影响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成效。《通知》击中了基层干部痛点,举措务实管用,值得点赞。但也当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并非简单地“卸包袱”,关键还要重新厘清基层责、权、利的关系,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

  要破解“脱实向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不是在迎检,就是在准备迎检”……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疲于应付,聚焦主责主业精力被挤压。为补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总结和台账资料上“花心思”“做文章”。要破解“脱实向虚”,上级部门当改变“资料厚度等于干事强度”“开会数量等于落实力度”等思想,明确自身职责,用好督查检查考核这个“指挥棒”,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要明确基层干部职责使命。近年来,随着改革深化、发展转型、从严治党等压力不断增加,一些上级部门挂牌子、甩挑子过于随意,乡镇一级“一套班子,N个牌子”“一岗多责”等情况增多。事多了就抓不准主次,活多了就出不了成效。要让基层干事的成效显出来,就要让上级和下级各负其责,部门之间做好配合协调。用好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在主责主业上下功夫,避免压力“层层甩锅”;致力于机制创新,理顺条块关系,打破多头管理,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

  要以群众的口碑考核干部。基层干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主要渠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但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层干部不理事、作风不正不实等问题。基层的事情人民说了算,管理基层干部要引入民意因素,以群众反映测量工作实效,把服务群众的“痕迹”留在群众的心上。同时还要细化服务群众的相关奖惩措施等,让多为群众办事分忧的干部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引导基层干部更好地深入群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寒假减负 难在常态    2019年01月21日
  • ·清费减负仍有努力空间    2018年05月02日
  • ·课业减负更要教育观念“减负”    2017年10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