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缺乏科学依据的“养生”与冒险无异

2019年03月19日 07:27   来源:红网   程彦暄

  3月17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重症监护室接诊了一例让医生大吃一惊的病例。郴州一女子由于盲目注重养生,竟然在家中为自己静脉输注鲜榨果汁。转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治疗时,曾女士全身感染严重,多个脏器不同程度受损,所幸救治及时脱离了危险。(3月17日《潇湘晨报》)

  养生,是好事儿。然而不假思索的,缺乏科学依据的,想当然的“养生”“保健”行为,轻者花钱买个教训,重者将似曾女士这般“养生”不成反要面临生命危险,颇有些“自作孽不可活”之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养生已然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热衷”于各类防癌、抗衰老、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年轻人则“沉醉”于各类护肤、美容养颜、减肥健美的“专业方法”里。更有不少人,为了“省钱”,想当然的制作食谱、设计健身动作、“研发”护肤品和保健品,看似养生,实则却给自己和家人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说到养生,主要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我国,养生之术古今有之,传说中商代的彭祖活了八百余岁,自然不必视为信史。但姜太公“垂钓”助养生,孔子提出“君子有三戒”的养生要求,华佗习练的“五禽戏”,武则天“修心”养性,乾隆“十常”养生术,以及时下流行的瑜伽、慢跑、健康食谱等科学养生法,虽各有特色,但养生方法大同小异,均起到了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养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同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并持之以恒,自然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