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让“三农”信心更稳

2019年02月22日 08:21   来源:中国网   莫开伟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俗称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包含的信息量大,且比以往任何一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更能体现“三农”特色,“含金量”相当高,把改善“三农”运行环境、解决“三农”发展现实问题、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和贴心的位置:主要聚集精准扶贫、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建、增加农民收入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体现出“三农”特色,看后无不令人欢欣鼓舞,对“三农”充满憧憬,信心十足。

  让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回流农村应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髓,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关键问题,富有远见卓识。强调让生产要素资源回流农村,就是要改变资金、技术、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产业、科技信息等长期净流出农村状态, 要让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高效地回流“三农”,消除城乡资源要素分配中的“马态效应”。从当前看,应着重解决五方面问题:

  解决农产品价格回流问题,进一步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让农业能成为养家糊口的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过低,很多农民不安心于农村,背井离乡远赴东南沿海以及各城市打工谋生,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尤其要“解决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还是应从提高农产品价格入手,加大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城市低收入阶层进行适当的生活补贴,消除农产品价格上调的障碍,让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能增加收入,并安心农村,有利于农村持续繁荣,消除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空心化”社会问题。

  解决产业回流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变农村产业空心化局面,让更多优秀农民能安心留在农村。

  目前农村问题还在于农业产业投入不足,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产业规模、生产成品等方面问题的制约,企业数量少、发展缓慢、效益差,无法在促进“三农”中发挥作用。而要带动农村富裕,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此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乡村新型服务业,带动农村第三产业活跃与发展,实现农民在农村县域本地就业。

  解决农业劳动力长期流入城市问题,让农村涌现大批有技能、热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三农”人才短缺问题。

  目前“三农”落后的一个重要问题还在于大量农村优秀人才流入城市,致使农村缺乏致富能手和创业能人,今后必须扭转这种格局,让有文化知识、专业能力的农民能返乡创业,政府应为其提供返乡创业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并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此外,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将优秀新型职业技术型农民留在农村,为“三农”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使农村真正成为创业基地和“致富天堂”,也为有志从事农业创业的青年施展抱负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解决农村资金回流城市问题,让农村投资能有资可融,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近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发布,在解决“三农”资金投入上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央政府也对“三农”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农村发展仍存在不小的资金障碍:财政投入依然还是更多地向城市倾向,财政给予“三农”的各种补贴依然过少,有些补贴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而且,由于农村产业大都属弱质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效益低,农村金融机构也不愿过多地信贷投入,在一些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上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满足有效信贷需求;甚至不乏数据造假,有支持“三农”之名而无支持三农之实,大量的农村金融资金倒流城市,背离农村产业。

  为此,下一步应解决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上应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各种投入短板,让农村人居环境有根本改观,缩小城乡生活环境差距。同时,建立各种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让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真正用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上,彻底破解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瓶颈。

  解决农村科技及现代互联网技术不足或空白问题,真正实现农村“互联网+”,造福“三农”并促进农村腾飞。

  当前农村还有一个问题,由于缺乏资金,虽然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农村产业科技信息落后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落后,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不够,提速降费进展缓慢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三农”发展。对此,下一步,应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搞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互联网将产销直接见面成为可能,极大地消除农村农产品交易障碍,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使农村的“大路货”成为高大上,不断提升其价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当然,还有教育、医疗、商贸物流等资源也需要及时从城市向农村回流,只有上述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都向农村涌动,农村的真正振兴才有希望。(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