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线上社交 网上礼仪不可少

2019年02月21日 08:07   来源:广州日报   徐南溪

  据媒体报道,在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微信的当下,一条“最反感的微信好友”话题上了热搜。长语音、求点赞、定期清好友……名列前茅的几个选项,大家的评论让人感同身受,甚至有人开玩笑称,微信语音消息是一个“让发送者激动,让接收者流泪”的功能。

  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难道是因为微信的设计不合理吗?未必如此,微信,不过是一个社交平台,沟通是否愉快其实还是取决于用户本身。线上互动不受空间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毕竟隔着一层屏幕,很难像当面沟通一样,通过表情和语气来感知对方的反应。这就意味着在线上沟通时更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线下沟通时不可或缺的社交礼仪,网络交往也必不可少。

  除了真诚尊重、平等适度等社交原则,网络社交礼仪也应有新发展,比如,少发语音、言简意赅、有话直说等都是网友建议的“微信礼仪”。但万变不离其宗,新礼仪也需要一颗“多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同理心。以引发争议的微信语音为例,有研究显示,阅读100个字的信息平均需9秒,同样的信息通过语音接收则需22秒。这种“方便自己,麻烦别人”的做法,难免引起他人的反感。话虽这么说,也不必将其“一棍子打死”,相信要是真有用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事情,或是事发突然急需将消息发送出去,发几句语音,真正懂社交礼仪的聊天对象也不会将你拉入“最反感的微信好友”名单。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