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易会满履新 将会推进三件事

2019年01月28日 06:50   来源:证券日报   安宁

  1月26日下午,易会满履新,成为第九任证监会主席。

  曾有人调侃,在中国,有三个职位不好干—中国足协主席、春晚总导演和证监会主席。为何证监会主席难做?因为证监会监管的是拥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亿万股民的交易市场。市场的涨跌都会影响股民的钱袋子,熊市里,股民亏钱了,被骂的是证监会主席,牛市里,股票跌了,证监会主席还得挨骂。可以说,不怕骂是证监会主席的基本功。

  稍加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工作难干,历任证监会主席却都“知难而上”,以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及完善法律法规作为首要任务,始终把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作为一以贯之的思路,这一点,作为继任者的易会满不会改。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总有些事情,是要有新变化的。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工作是一定要推进的。

  首先,积极推进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的落地。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这将加快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落地,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或将正式推出。对此,证监会也表示,证监会正在指导交易所在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和部委意见的基础上,日夜工作,尽快完成这项任务。

  笔者认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步。易会满履新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落地。

  其次,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提速:大幅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进一步放开外国人开立A股账户政策;3家企业开展H股“全流通”试点;首只D股在中欧所发行上市;A股成功纳入明晟(MSCI)指数;沪深股通额度扩大4倍;沪伦通有实质性进展等。

  在已推出一系列开放举措的基础上,今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将继续加快,更多境外投资者将陆续进入,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将会进一步优化;QFII、RQFII制度会持续完善;沪伦通将会在今年推出,此外,A股今年还将被正式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体系、标普道琼斯指数这两大国际指数。

  由此可见,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仍将是“国际宠儿”。

  第三, “严监管”态势不会改变,监管手段更加多样化。

  在证监会前主席刘士余在职的近三年时间里,加强监管是其工作的重心。在刘士余上任刚满一个月的两会上,刘士余就提出了“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在其任期内,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金额、市场禁入人数连年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笔者预计,在易会满上任后,“严监管”的态势不会改变。对严重侵害社会公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将会继续保持“零容忍”,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证监会将会不断升级交易监控系统,强化对于各类违法行为的重点监控和筛查能力,监管的态势只会更严。

  在寄希望于新任证监会主席的同时,笔者也呼吁,资本市场的未来不在证监会主席一人身上,而是在于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买保险送茅台”理当重罚    2019年01月21日
  • ·“罚酒三杯”还需监管更有力    2019年01月15日
  • ·莫让托管变“脱管”的因应之道    2019年01月04日
  • ·共享单车的兴衰:教训与学习    2019年01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