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罚酒三杯”还需监管更有力

2019年01月15日 06:55   来源:南方日报   张东锋

  “罚酒三杯。”这是很多网友得知部分地方监管部门对“脏布擦杯”涉事酒店处罚结果后发出的感慨。去年11月中旬,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公开的一段涉及14家国内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的视频,因为数量多、星级高,激起了比以往更大的舆论风潮,引发监管部门介入。时隔两个月,有媒体报道指出,上海7家涉事酒店的处罚结果均已出炉,每家酒店均被处以警告,并被罚款2000元,以致有对结果大感意外的网友评论说:“是不是2000后边少了个万?”

  尽管监管的板子看似“高举轻落”,但必须承认,这些处罚是监管部门在现有框架下依法依规作出的。且如律师所言,“如果酒店没有拒不改正的情节,这已经是现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最高罚款数额了”。一边是五星级酒店动辄一晚就要三五千元的房费,一边是较真的住客费力通过偷拍方式获得了违法违规证据,最终却发现2000元的罚款已经是“顶格”处理。这种监管的无力感,不仅是因为它远远低于公众期待,更重要的是再度向公众展示了酒店卫生违法成本过低这一客观现实。也正因如此,虽然近年来一而再、再而三有酒店被曝光类似的问题,并且监管部门都尽职尽责地予以了处罚,公众却一直未能看到如愿的改观。换言之,就事后监管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加大违法成本的角度,首先要做的是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罚款额度。或许,在相关规定出台之初,2000元是个相对较高的额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额度对绝大多数酒店来说,显然更像是“挠痒痒”。站在立法的角度,解决这种罚款额度与时代不匹配的问题,应该改变过去那种设定“上限”的方式,参照房价改成“倍数罚款”,从而使实际的罚款额度以同样的原则,适用不同级别的酒店。此外,还应该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以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以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适用并不广泛。不过,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民法典时代”,在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生态环境损害,以及疫苗因质量造成严重伤害等法律草案的修订中,已经在尝试引入这一制度。对酒店卫生监管而言,这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从完善监管的角度,还可以借助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参与,丰富监督手段。上世纪80年代,因为环境污染对普通大众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美国各种环保组织与企业之间产生了激烈博弈,政府在制定政策想要提高相关数据标准时受到不同利益和力量掣肘,进退为难,最后只能出台一部要求企业自主测定并必须公开的“妥协性”法律。出人意料的是,要求向社会公开公众关注的监测指标,反倒在企业间形成了一种展现社会责任的竞争,倒逼了他们自觉改善相关指标。后来这一政策思路推广到了产品质量、食品卫生、药物安全等众多领域,被誉为上个世纪后30年“最成功的环境政策”。

  解决酒店卫生“眼不见为净”的问题,最直接的是加大抽查监管力度。监管部门也不妨改变思路,把酒店定期发布相关卫生监测指标作为一种强制的信息公开要求,从而更加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社会监督的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莫让托管变“脱管”的因应之道    2019年01月04日
  • ·共享单车的兴衰:教训与学习    2019年01月04日
  • ·发展游戏产业 监管不可少    2018年12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