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年高中,突然发现自己竟无学籍,这不啻晴天霹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月22日报道,近日有学生家长反映称,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山西晋城一所名为凤兰学校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可上到高二了才发现没有学籍,未来无法领到毕业证,甚至可能无法参加高考。
据媒体报道,凤兰学校高二年级没有学籍的学生至少超过百人。规模如此之大,让人匪夷所思。媒体调查显示,这是学校当初违规扩招的恶果。每年中考结束后,一些没能达到当地中招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面临无法进入普高就读的窘境,这时他们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去读中职,要么想办法托关系、走门路读普高。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眼中,只有读普高、上大学,将来才能有一个好的出路,他们放弃读中职这条坦途,选择铤而走险读普高,除了要交纳较高的择校费或学费,其最大的潜在风险便是没有学籍。
与山西晋城这所民办学校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近几年媒体多有报道。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振泰高级中学由于违规招生,导致数百名学生因没有学籍而无法正常报名参加高考,结果被新华社曝光,这所学校同样是民办高中。事实上,民办高中的确是此类事件的高发地带,这与民办高中办学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在国内不同地区,就读民办高中一年的学费从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扩招几百名低分中考生,一年可以为学校带来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的收入,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不少民办高中大肆违规扩招。此外,并非只有民办高中才会出现这类情况。2016年10月,澎湃新闻曝光了湖北仙桃一中几百名高三学生因无学籍不能顺利参加高考事件。在这起案例中,学校违规招收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并收取每人2000—4000元不等的择校费。
很多人或许认为,家长和学生对学籍问题一无所知,被学校蒙蔽,而学校为了经济利益违规招生涉嫌欺诈。事实上,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包括可能没有学籍,很多家长和学生或多或少是知情的。媒体报道中提到,校方事前向一些家长承诺可以解决学生学籍问题,可见部分家长是知晓个中风险的。而学校解决学籍的常见办法,是与外地学校合作“买学籍”。但外地学校有时未必有充足的学籍可以用来买卖,可能过了一两年问题仍未解决,这就最终导致有的学生临近高考却没有学籍的情况。这类情况如果涉及大量学生,恐慌就会大面积蔓延开来,引发媒体关注。
其实,没有学籍并不意味着不能参加高考,没有学籍的学生可以以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身份报名参加高考,但在高招录取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很难升入名校。此外,没有学籍就没有高中毕业证书,不能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去参军——负面影响还是有的。
面对数百名因为没有学籍而焦虑不安的学生及其家长,学校要本着对每一名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转学或抓紧办理同等学力证明等方式为学生扫清参加高考的障碍,同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避免问题恶化升级。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在督促相关学校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要举一反三,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高中办学行为,严厉查处违规招生尤其是计划外扩招问题。各地要引以为戒,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规则,严格执行“投档之后才能招生,不投档不能招生”。
不少人或许认为做到这些,就足够了。但他们或许没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初中考时,有些家长和学生宁愿花钱冒风险也要读普通高中,却不愿读中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才是问题的根源,“上职校没前途”“当技工低人一等”等观念在一些家长中间依然根深蒂固。这些观念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想要扭转也非朝夕之功。但若不能消除滋生偏见的土壤,即便这次解决了一个学校、几百名学生的问题,类似病症也可能在其他地方重现——近几年媒体接连报道了多起相关新闻,便是明证。
破解上述现象的根本之道,在于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发生根本性转变,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尤其是逐步完善普职融通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总之,要让就读中职的学生也能得到全面、平等的发展机会,不至于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惟其如此,方能彻底铲除“花钱买普高学籍”等现象生存的土壤。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