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建立品牌“黑榜”是消费者福音

2019年01月23日 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杨楠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将一律取消评选著名商标的政府行为,在政府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上只有黑榜,“只要违规了,处处受限”。一语既出,公众无不为之点赞。

  老百姓的欣喜从何而来?这是因为著名商标在过去的岁月中已不断被异化,甚至偏离了其被设立的初衷。平心而论,通过向社会公布著名商标、保护已经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本无可厚非。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有了选择的方向,其他商家也有了学习的榜样,著名商标的价值由此得以凸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名商标渐渐背离了既定的路线,沦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牟利的工具。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著名商标对各大商家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名片。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乐于看到更多著名商标涌现,甚至将其作为政绩之一。

  于是乎,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种病态的“双赢”模式出现了。部分黑心商家和某些贪腐官员勾结在了一起;为了尽快推出更多著名商标,一些地方政府不断降低评选标准;某些商标名不副实,却屹立不倒……种种乱象,足以证明著名商标已经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

  改变,势在必行。但说变,又该如何变?一律禁止商标评选,是否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显然并非如此。商标、品牌关系到万千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若无后续措施,放手了事,受损的仍将是消费者。

  因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将建立的黑榜,无疑是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让问题企业和商家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管作用。某些著名商标榜单报喜不报忧的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更重要的是,这项举措能让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毕竟,哪家商品质量更值得信任,哪个品牌更有吸引力,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消费者。只要违规,处处受限,这是黑心商家的灾难,却是公众的福音。

  不再参与著名商标评选工作,可以使政府从复杂的关系中抽身而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这也意味着,今后商标评选将成为市场上的空白。商标品牌是否还应继续评选,该由何种主体来管理,在缺少政府介入后又该如何树立起公信力,一系列问题仍在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但无论如何,让所有企业向着消费者的信任赛跑,一定是正确的引导方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校园网络投票活动亟待规范    2018年05月23日
  • ·别让评选的虚火熏黑了童心    2016年12月22日
  • ·别让刷票坏了评选    2015年11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