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过去焦虑“能不能回家”,现在讨论“能不能舒适地出行”,因为一人一座、按座就坐,已经基本实现。既然人人都有座位,那么遵守票面约定,遵守公共秩序,就是理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这一两年中,“霸座”开始被密集讨论,而且引起公众愤慨的原因。在物质许可的情况下,人们的权利边界意识逐渐强烈,在公共空间里,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会依法守护自己的权利,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21日,2019春运大幕开启,主流媒体报道今年春运的四个新变化:新车型、新线路、新服务、新规定。在新规定中,交通部首次对“机闹、车闹和霸座”行为提出规范性意见,成为舆论热点。
“霸座”是2018年舆论空间中的热点话题。2018年8月,山东男子孙赫在高铁上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孙赫因此成为全国知名的“高铁霸座哥”。9月,孙赫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在规定期限内限乘火车所有席别。2019年1月21日,铁总客运部公布数据,仅2018年12月,铁路公安查处的全国霸座、扒门等行为3000余起,行政拘留500多人,“霸座”等不文明乘车行为一时间成为公共秩序新问题。
在某个层面上说,“霸座”这种行为早就存在了。在绿皮火车时代,坐别人的座位,不但司空见惯,人们也习以为常。火车长条凳上,规定座位是三人,但旅客一多,尤其春运期间,一条长凳挤个四五人,不但是常态,还被视为美德——毕竟,能让无座乘客歇歇脚,也是一种善意。
文明程度总是伴随着物质进步的发展而发展,但节奏与快慢上常有参差。古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在物质进步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文明内需会产生新的要求。
据国新办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春运总人数达到29.9亿人次,再创近年来新高。但就人们乘车体验来说,春运反而没有过去难了,不但裹被子睡售票大厅的场景不再,“春运黄牛”这样的“顽疾”也不治自消,“买不到票、上不了车、回不了家”的担心成为过去时。人们如今掂量的,是选择怎样的方式、怎样的价格和怎样的旅行体验。这些变化后面的原因有目共睹,那是近20年来全国范围内交通运力的大幅提升,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运能的极大飞跃,运力供需矛盾日益趋缓。
人们过去焦虑“能不能回家”,现在讨论“能不能舒适地出行”,因为一人一座、按座就坐,已经基本实现。既然人人都有座位,那么遵守票面约定,遵守公共秩序,就是理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这一两年中,“霸座”开始被密集讨论,而且引起公众愤慨的原因。在物质许可的情况下,人们的权利边界意识逐渐强烈,在公共空间里,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会依法守护自己的权利,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从心理层面看,运力不足的年代,“上车抢座位”几乎是乘车技能之一,“先上先坐,谁坐谁得”也是当时一种习惯。如今虽然不必抢座位了,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意识和习惯还未改变。这大约也是交通部会对“机闹、车闹和霸座”提出规范性意见的原因。这些过去挑不上筷子的小事,如今成为舆论焦点,正是文明进入新层次的标记,而文明习惯的养成,制度性介入是普遍常用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