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春运:“到得了”更要“走得好”

2019年01月10日 11:23   来源:华声在线   张俊

  初步预测,2019年春运(1月21日至3月1日)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将首次突破4亿人次。为破解春运压力,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开出了保障运力、乘车安全、打击“机闹”“高铁霸座”等叁个“处方”,美好愿景,值得期待。(人民日报 1月9日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俗话形象地道出了春节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年终岁尾,在外的游子无论路再远,总会风尘仆仆挤上返乡的列车,“春运大潮”应运而生。可以说,一年一度的春运,是我们共同的思乡梦,是我们共同的乡恋情结。但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返乡情景,其记忆程度实在太过深刻,让我们从骨子里对于“春运路”充满了足够的怖惧之情;售票口前漫长的排队大军,平均时速还不到40公里的“绿皮车”,人满为患的拥挤车厢,望眼欲穿的故乡亲人,都尽在“一票难求”的不言中――毕竟,那时车辆也少,铁路也少,不均衡的铁路运力就算满负荷运转,也依然难于满足广大乘客的过年出行愿望,“买上车票,能到就好”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心声。

  对一个国家发展见证最深的,莫过于它的铁路线。遥想70年前,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铁路几乎是“零技术”,一穷二白的祖国大地上,飞驰的列车全都是“外国货”,钢铁产量、铁路机车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但是,一代代铁路人并没有因为“白手起家”而自馁自弃,而是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攻艰克难,努力破障前行,用汗水和智慧,努力冲刷着“百年国耻”的积弱阴影。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进答卷”,无论是铁路实现六度大提速,是“中国高铁”成功冲出国门,还是铁路运力持续攀升、出行体验益发周全,都充分印证出一条巅扑不灭的至理——铁路这条“经济动脉”延伸得越广越宽,国力和民生就会发展得昌盛富强。

  新中国成长征程之上,“中国铁路”始终是最坚定的追随者。一路走来,从留住“小鸟天堂”的29项技术革新应用,到“八横八纵”铁路网格的不断对接,“中国铁路”在护航“春运路”的这一段不凡履历中,始终是最坚定的“担当者”,始终为为人民群众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而不竭余力;一程从“一带一路”战略的高歌勐进,到一列列“复兴号”“扶贫列车”的风驰电掣,“中国铁路”始终为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而不懈奋进。正是有了铁路部门的无悔追随,我们的祖国才一扫新中国成立之初运力孱弱的敝端,在奋进中不断强国力、富民生,更把“朝发夕可至,天涯若比邻”的便捷出行,真正变成唾手可得的实在幸福。

  今朝,又一度春运即将到来,“到得了”的出行目标已经在悄然间变成了“走得好”,在为铁路部门奋勇担当点赞的同时,且让我们收拾好心情行装,带着一份轻松再启航,在不再拥堵的“春运路”上,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铁路初心(四):奔跑追梦    2019年07月23日
  • ·大调图开启 亮点让人喜    2019年07月12日
  • ·道歉免责只会助长霸坐者的恶行    2019年06月04日
  • ·“铁路旅游”成为旅游新风尚    2019年04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春运:“到得了”更要“走得好”

    2019-01-10 11:23 来源:华声在线

      初步预测,2019年春运(1月21日至3月1日)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将首次突破4亿人次。为破解春运压力,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开出了保障运力、乘车安全、打击“机闹”“高铁霸座”等叁个“处方”,美好愿景,值得期待。(人民日报 1月9日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俗话形象地道出了春节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年终岁尾,在外的游子无论路再远,总会风尘仆仆挤上返乡的列车,“春运大潮”应运而生。可以说,一年一度的春运,是我们共同的思乡梦,是我们共同的乡恋情结。但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返乡情景,其记忆程度实在太过深刻,让我们从骨子里对于“春运路”充满了足够的怖惧之情;售票口前漫长的排队大军,平均时速还不到40公里的“绿皮车”,人满为患的拥挤车厢,望眼欲穿的故乡亲人,都尽在“一票难求”的不言中――毕竟,那时车辆也少,铁路也少,不均衡的铁路运力就算满负荷运转,也依然难于满足广大乘客的过年出行愿望,“买上车票,能到就好”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心声。

      对一个国家发展见证最深的,莫过于它的铁路线。遥想70年前,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铁路几乎是“零技术”,一穷二白的祖国大地上,飞驰的列车全都是“外国货”,钢铁产量、铁路机车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但是,一代代铁路人并没有因为“白手起家”而自馁自弃,而是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攻艰克难,努力破障前行,用汗水和智慧,努力冲刷着“百年国耻”的积弱阴影。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进答卷”,无论是铁路实现六度大提速,是“中国高铁”成功冲出国门,还是铁路运力持续攀升、出行体验益发周全,都充分印证出一条巅扑不灭的至理——铁路这条“经济动脉”延伸得越广越宽,国力和民生就会发展得昌盛富强。

      新中国成长征程之上,“中国铁路”始终是最坚定的追随者。一路走来,从留住“小鸟天堂”的29项技术革新应用,到“八横八纵”铁路网格的不断对接,“中国铁路”在护航“春运路”的这一段不凡履历中,始终是最坚定的“担当者”,始终为为人民群众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而不竭余力;一程从“一带一路”战略的高歌勐进,到一列列“复兴号”“扶贫列车”的风驰电掣,“中国铁路”始终为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而不懈奋进。正是有了铁路部门的无悔追随,我们的祖国才一扫新中国成立之初运力孱弱的敝端,在奋进中不断强国力、富民生,更把“朝发夕可至,天涯若比邻”的便捷出行,真正变成唾手可得的实在幸福。

      今朝,又一度春运即将到来,“到得了”的出行目标已经在悄然间变成了“走得好”,在为铁路部门奋勇担当点赞的同时,且让我们收拾好心情行装,带着一份轻松再启航,在不再拥堵的“春运路”上,饱览祖国的秀美河山。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