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赋能助民营企业解决痛点度过难关

2018年12月29日 15:01   来源:光明网   衡策

  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受到普遍关注。盘点2018年的热点事件,“民营企业生存难”是绕不过去的新闻关键词。一方面,“私营经济离场论”及其变种多次出现在舆论场中,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迷思导致民营企业家信心不稳;另一方面,眼下民营企业面临各种实际困难,比如融资难、税负负担重、转型乏力、政商关系扭曲等。认识论上的谬种流传与客观存在的发展痛点,都指向民营经济的生存窘境。

  应当承认,眼下民营经济的困难局面,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经济周期下行的大环境问题,也有营商环境不够完善的外部性因素,当然,还有民营企业创新乏力的问题。经济周期很难被逆转,在此不表,值得说道的是后两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其实正有所指:现实中,对民营企业而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并没有完全建立。在各地民企的发展过程中,以行政许可、强制、处罚为名侵犯民营企业权利的行为并不少见,民企的私人财产权难以完全得到保障;同时,民营企业也常被区别对待,地方政府检查标准不一,审批流程缓慢,甚至“特种税”也要被纳入经营成本。法律不被执行,亲清政商关系未能建立,民营企业曳尾于涂,举步维艰。

  所以,改变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是当务之急。方法无他,不过是无偏差执行既有法律规定而已。

  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对待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要一视同仁。所以,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就要让所有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日常检查上享有同等待遇。给民企吃上法治定心丸,民营企业家才能抛掉包袱,轻装上阵。

  如果说,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是民企得以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那制定合理的营商策略,创新商业模式,以灵活方法应对经济寒冬,考验的就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

  眼下,民营企业经营上的具体困难,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二是供应链条上的低效率。如果能够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的研发与渠道拓展更精准、更高效,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低效率、高风险的决策与投入。

  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不少地方给出的药方是精准制导,因企施策。比如,此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两家科技企业调研走访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对一为企业做好服务;广东省长马兴瑞近日也表示,广东将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精准施策,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可见,精准施策是不少地方支持民企的共同选择。事实上,任何一家民企都有其个性,精准赋能,本身就是支持民企发展的应然逻辑。而这不仅限于政府部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