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虐童行为不可容忍,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8年12月25日 06:51   来源:红网   江德斌

  22日,“志愿者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又现虐童视频,跪求转发找到受虐女孩并报警》的推文,点击量迅速达到10万加。这段时长三分多钟的视频,记录了9月至10月间,一名身穿深圳校服的女孩,在家中遭到疑似其父母殴打虐待的虐心场面。南都记者向深圳宝安警方核实,宝安警方已迅速经介入调查。(1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在长达三分钟的视频内容里,充斥着辱骂、掌殴、用脚踹、扫帚抽打、拉拽头发等暴力行为,而校服女孩没有丝毫的反抗迹象,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暴力欺辱。可以想见,此类家庭暴力行为并非偶发现象,已经是日常化了,校服女孩遭到的虐待太频繁,早就麻木了。然而,此种暴力虐待行为对女孩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给其埋下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不堪想象的后果。

  从视频来看,该女孩身着深圳校服,其父亲则穿着美团外卖的工作服,相关特征非常显著,很容易查到。视频曝光后,大量网友评论转发,声讨这对男女的残忍行径,深圳公安官方微博转发了这条让人揪心的视频,并评论称“我们已介入调查”,随后迅速地找到了当事人。美团外卖则表示,该男子为深圳骑手,12月份已离职,已联动警方,提供了刘某的全部信息。西乡街道办妇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到信息后,已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如果孩子在片区内找到,将会及时介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可见,在此次虐童事件里,深圳公安、西乡街道办妇联、美团外卖的舆情反应都很迅速,及时发声表态,并立刻采取了行动,对涉案信息进行调查、求证,而随着警方的介入,后继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将为公众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基于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考虑,各方不妨静待警方权威发布,不要再擅自猜测、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也不要散播校服女孩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免造成舆论次生伤害。

  通过视频内容来看,校服女孩遭受的家庭虐待非常严重,父母已不配再做其监护人, 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贯彻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精神,民政部门应提起诉讼,依法剥夺校服女孩父母的监护权,交由儿童福利部门承担监护权。在此前类似的虐童案件里,有过剥夺父母监护权的做法,这不仅是出于保护儿童权益,也是对虐童父母的惩罚,理应如此。

  那些不够资格做父母的人,将孩子放在他们身边,就是最大的隐患,随时可能给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之前社会和法律对虐童父母太过容忍,以至于发生了很多悲剧事件,而在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能任由其随意虐待,也不能置之不理。法律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及时制止暴力虐童行为,把儿童权益看守住,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