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选购,家长学生应有更多话语权

2018年03月30日 07:24   来源:红网   刘传斌

  近日,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提出,校服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减少攀比心理,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合力,发挥其美育功能。然而,与校服市场、功能不相符的是,校服采购、质量等问题时有出现。(3月28日 滂湃新闻)

  校服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彰显,更是中小学生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象征。马克·吐温说“着装成就人”,有人说校服是学生的“第二层皮肤”,足见着装的重要。然而,近年来,时而出现“校服丑爆”“天价校服”“致癌校服”“校服腐败”等新闻,令人汗颜。

  为何校服问题频发?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地方在校服选购上,均由教育部门或学校 “一言堂”,家长和学生很少有话语权。这就为事后的各种不满和质疑埋下隐患,更为“校服腐败”提供了便利。

  要妥善处理校服问题,消除家长质疑,必须赋予家长、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监督权。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按照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学校要在深入论证和与家委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选用学校要建立家长、学生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

  比如,组织校服听证会,邀请家长及学生代表参加,提供多种服装样式,充分听取家长和学生意见,对校服选用什么面料,什么款式,什么颜色,尺寸大小,委托哪家企业生产,如何定价,要达成基本共识,并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真正实现谁设计、谁制作、谁招标公开透明,不再是行政主导,更多体现家长学生的意愿。当然,在校服制作中,必须有家长代表参与监督,杜绝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现象。

  另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校服并非学生上学的必需品。所以,对于“不穿校服不准进校门”、一学期要求购买多套校服的行为,家长要坚决说“不”。

  总之,校服由学生穿着,由家长买单,应该提高其参与度,尊重其作为参与主体的地位。而要斩断个别地方校服利益链,确保校服质量,还需要政府、质检、工商、教育等部门共同发力,这样,才能全面保障中小学生穿着舒适校服、美丽校服、安全校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