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贩卖同情心继续营销下去

2018年12月24日 10:04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12月22日据贵州媒体报道,仁怀市委宣传部对外通报,网上传播的“替父代言卖酒”推文系虚假广告,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醉臣酒业有限公司被仁怀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加重处罚,罚款45000元。

  又是一次贩卖同情心的营销。

  近年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起来的贩卖同情心的营销一再受到舆论的指责。从被各类商家滥用肖像恶意营销的“滞销爷爷”,到在众筹平台编造谎言骗取捐款……骗子们正在疯狂地消费着本就渐行渐远、社会上已经非常稀缺的同情心。由此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我们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看待事情的眼光,逐渐模糊了的善良底线:“反正我不信了”。今年10月,宁夏39岁的田海成不幸遭遇车祸瘫痪,妻子带着儿子出走,6岁的女儿在直播平台上陆续发布自己照顾父亲的视频,并进行直播,由此获得一些打赏收入来维持家用。但真实的状况引起了部分网友对于其“贩卖同情心”的质疑。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先帮急后帮穷。不管哪个人即使再有能力、条件再好,都不可能不会遇到无助的时候,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周围的人特别是社会上的好心人临时帮一把,扶一把,用最快的速度迈过那道坎儿,这也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但是,当同情被改造成一项产业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同情心不够用了,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不同的“产品”了,而各家变着法儿比谁表演得更新鲜,更“敬业”,我们又发现我们的同情心变得疲劳了。于是,面对本该急需受到帮助的人,我们却表现出了讥讽与冷漠,而对骗取我们同情心的人,我们反而“买一赠一”,最后成了要寻求帮助先要成为“戏精”,这是怎样的尴尬啊。

  在“替父代言卖酒”案中,推文的主角大多是“陈静”,还配上“父女”在车间、库房、高粱地的合照。由于版本不同,“陈静”的年龄也出现混乱,连“父亲”也由多人扮演。就是这样拙劣的表演,竟然还是骗了不少人。这不能不说与醉臣酒业委托一家科技公司在某些知名网络平台上发布有关。根据合同及收据显示,醉臣酒业为此共计支付9000元广告费。也就是说,人们把广告当成了真实的新闻。

  此次监管部门处罚了醉臣酒业,那么发布广告的平台呢?是不是也需要把“广告”更清晰的彰显出来呢?

  贩卖同情心的营销关键在于借势,借势妥当,便可四两拨千金,以低投入取得高回报。而平台的助推,必然起到提高势能的作用。这就需要平台多一些社会责任心,对那些“诉情”的貌似新闻的广告,要严加审核,并与广告主签订责任书,如果发现虚假,可索取巨额赔偿,这样平台也不至于一味的贪恋那点广告费。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完善相应的规制,线上线下合力遏止贩卖同情心的营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