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双十一”促销应少一些套路

2018年11月12日 07:3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双十一”交易额不出所料创出新高。阿里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00点00分00秒,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成交2135亿元。而在不少网民看来,在这场每年一度、持续十年的网购狂欢中,“假优惠”已见怪不怪。

  网民“Pursue-dreamer”称,现在“双十一”都是噱头,看好的几个商品,都比平时的价格还要贵,也是搞笑了。“某品牌投影仪,昨天下午价格2399,‘双十一’凌晨2699,现在又2488,这什么意思?明年不玩了。”网民“康一凡”11日上午写到。

  与此同时,红包、津贴、满减、直减……各家电商平台设置的纷繁复杂的“双十一”玩法,更让网民抱怨“受不了”。“‘双十一’使我虚脱……搞不清楚规则,算不明白价格。”网民“给你一大脸”说。

  据报道,有媒体在今年“双十一”做了个实验,在两大主流电商淘宝和京东分别选择不同类别的50件商品。11月10日晚9点对比发现,京东50件商品中17件价格上涨,9件价格更低,2件显示下架;淘宝50件商品中11件价格上涨,11件价格更低,3件显示下架。其余商品价格不变或更低。

  网民“江德斌”认为,名义上的大折扣、大优惠,往往只是花样百出的“套路”,各种层层叠叠的促销方案,已然成为折磨人的“烧脑游戏”。“双十一”充满虚假促销、假冒伪劣、刷单、产品双标等丑闻,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冲动性购买亦诱发了节后大批退货,均令“双十一”的魅力大为减分。

  网民“刘天放”称,“双十一”已非新生事物,十年的时间不算短,无论是商家、消费者还是监管部门,都该对此有所反思。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冷静、更理性,这值得称赞。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更该与时俱进,在常规监管的同时,拿出一套更有效的办法来。

  还有网民建议,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破坏网购环境和商业诚信的行为,要从电商平台的环境治理入手,如设置价格申报、监管电子系统,将电商所售商品的平时价格录入备案,同时对违规的商家和其所在的电商平台课以重罚。“少一些套路,多一点真诚,才能够真正让‘双十一’走得长久。”网民“梅子缙”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小洁 整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学习作业类APP,得去去“污”了    2018年10月17日
  • ·百度“头痛医头”式整改何时休    2018年09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