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虚假营销就该严惩不贷

2018年12月24日 06:51   来源:北京晨报   斯涵涵

  据12月22日贵州媒体报道,仁怀市委宣传部对外通报,网上传播的“替父代言卖酒”推文系虚假广告,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醉臣酒业有限公司被仁怀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加重处罚,罚款45000元。(12月23日人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明文规定,进行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或可被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据此可见,店家基于欺诈的故意,实施了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产生了错误认识,属于违法行为。

  茅台镇是我国知名的名酒产地,醉臣酒业公司以假乱真的虚假广告,其内容及模式被模仿发布对茅台镇名誉及真正知名产品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仁怀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广告法等法规,决定给予广告发布费5倍的加重处罚。

  梳理一下数据,该款白酒共生产500件、3000瓶,成本价格每瓶28元。被查获时,销售了860瓶,每瓶价格60元,销售金额51600元,获利27250元。但醉臣酒业已经支付了9000元广告费,加上45000元的罚款,已大大超过其盈利额,也就是说,这笔虚假营销生意收不抵支,亏大了。

  从 “滞销大爷”到“急哭女孩”,从“憨厚大叔”到“清纯女生”,一些商家乐此不疲,虚假营销层出不穷,致使爱心蒙尘,市场失序,消费者权益被恶意消费。醉臣酒业被加重处罚的案例给那些不良商家敲响警钟,虚假营销就该严惩不贷。只有监管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夸大失实、过度渲染的营销欺诈行为,加大其违法成本,对悲情营销露头就打,使其得不偿失,才能倒逼企业及平台回归守法经营的正途,提升社会责任和管理水平,杜绝虚假营销的市场空间,遏制弄虚作假、违规销售的歪风,也才能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