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战都应制止

2017年06月05日 09:53   来源:工人日报   杜鑫

  顺丰和菜鸟刚撕破脸准备大战一场,就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于6月3日握手言和。不过,这场吸引了大半个互联网圈和物流圈大佬围观、站队的商战,看起来远未结束。

  6月1日,菜鸟方面发表声明称,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

  随后,顺丰却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法:菜鸟5月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此类信息隶属于客户,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拒绝这一不合理要求。菜鸟随后单方面于6月1日零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

  尽管顺丰和菜鸟近年来“暗战”不断,但是公开“互相拉黑”却是首次。关闭数据接口的背后,本质上是双方对物流大数据的话语权争夺,谁掌握综合了个人身份信息、消费信息与第三方商业信息的快递数据,谁就能取得主动权,只是此次双方争食的吃相并不太好看。

  有意思的是,从双方的声明来看,“拉黑”对方的理由都是维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菜鸟方面表示,丰巢快递柜和菜鸟数据对接后,一直大量调取淘宝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而顺丰方面则表示,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无法提供与菜鸟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

  双方在维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开撕”,却没有给淘宝买家和卖家一个缓冲,消费者权益已然受损。对此,国家邮政局表示,受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导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时下樱桃、荔枝、杨梅、芒果等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让消费者更加担忧的则是,自己在物流企业那里近乎于“裸奔”状态,却不知可以信任谁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因商战损害消费者权益并不鲜见。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3Q大战,数以亿计的网民被裹挟进来。这场大战饱受诟病的是软件之间的技术斗争,即互相卸载、干扰,让用户的电脑变成软件公司竞争的战场。而双方竞争的手段被很多媒体看作是在“耍流氓”。

  恶性价格战则是让消费者短期受益、长期受损。有人分析了商家“恶斗”的模式:由于逐利,某个行业有钱赚,企业便扎堆,业务雷同,产品过剩,然后进行价格大战,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杀红了眼”就可能出现极端事件。而消费者往往用“实惠”的价格,购买了相对劣质的商品,也无法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商场如战场。企业出于自身商业利益,与其他公司展开竞争本无可厚非,但是竞争应该有一个度,至少应该遵守两个底线:一是不触犯法律;二是不损害消费者权益。逾越这两个底线,都是不可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媒体当年在讨论3Q大战损害网民权益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政府监管的缺位。但此次国家邮政局及时成功协调顺丰和菜鸟,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帮你消费”侵害消费者权益    2017年04月18日
  • ·打赏制别损害消费者权益    2016年08月30日
  • ·刷单产业刷掉的是消费者权益    2015年11月04日
  • ·三网融合要确保消费者权益    2015年09月07日
  • ·莫拿消费者权益煨“鸡汤”    2014年03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