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刷单产业刷掉的是消费者权益

2015年11月04日 09:32   来源:西安晚报   戴先任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品的质量与其高销量和好评率往往不成正比,好评和销量都是虚假买家通过虚假交易“刷”出来的。而昨日,20多家国内知名交易网络平台和130多位网店经营者共同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不刷单”,并倡议第三方交易平台发挥审核监管功能,建立健全交易规则。(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2版)

  不只是即将来临的购物狂欢节“双11”,就在平时,网购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网店存在的严重刷单现象,就尤为值得人们关注与担忧。

  对网购商品给予评价,本应该是消费者的自主行为,也正因为此,消费者的评价能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好评率高的商品,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差评率高的商品,消费者则会弃如敝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网络商家自然喜欢好评,反感恶评,这本来应该激励商家潜心做好质量,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以更好的服务换来消费者的好评。可正是因为好评率的重要性,由此滋生了虚假买家通过虚假交易进行“刷单”,好评与销量都可能通过这种虚假交易“刷”出来。

  从记者的“卧底”经历来看,刷单已经变得产业化,甚至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如一个名叫“任务刷单群”的平台上居然约有3万多名成员,由此也从一个侧面看见庞大的市场需求;刷单行为也变得隐蔽化,为了避免被相关部门及购物网站发现并惩罚,刷单往往并不会密集进行,刷单员就如正常的消费者一样按照所有流程走完,还会多浏览几家店铺,多停留一些时间等等,显得更像是真正的消费者。虽然现在各大网上购物平台都有监控系统,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已成产业化的“刷单行业”也没闲着,他们会去努力规避购物网站的监控。

  本有利于营造良好网购消费环境,可以由此规范商家行为的网购评价,变得不再真实,被一些商家玩弄于股掌,严重影响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架空了消费者的话语权,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更会让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变得更赤裸裸,更有恃无恐。这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让潜心做质量的商家无法生存,弄虚作假的不良商家却能一路绿灯,赚得盆满钵溢。

  对于刷单行为,要能与时俱进,见招拆招,识破他们不断更新变换的花招、伎俩,这就需要购物网站负起自身职责,严厉打击刷单行为,而也需要鼓励消费者监督与举报。也不能只寄望于网站的自查自纠,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不仅要对不良商家予以追究相关责任,加大对“刷单产业”的查处及逐渐根除其存在,对于提供经营平台负有监管责任的电商、购物平台等,也要追究其连带责任。只有各方尽起各自责任,严格依法行事,实行社会共治,才有望树立与纯净良好的网购环境,才能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避免再被不良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爆刷”权益。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三网融合要确保消费者权益    2015年09月07日
  • ·莫拿消费者权益煨“鸡汤”    2014年03月17日
  • ·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倒逼转型升级    2016年03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