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人帮带孩子是应当的?

2018年11月28日 15:38   来源:千龙网   维扬书生

  生活中,老人帮子女带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有年轻人对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心怀感恩,也有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3名有孩子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9%的受访者称家中小孩是爷爷奶奶帮忙带的,41.0%的受访者是外公外婆帮忙带。42.7%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是应当的,30.7%的受访者不这样认为。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是应当的,只有三成的受访者不认可这一说法。

  之所以那么多人认为父母应该帮带孩子,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使然。正如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允康所分析的那样,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老人帮忙带孩子都很普遍,这不是因为法律上有什么规定,或者说是社会舆论、道德上有什么压力,它是延续数千年的家庭传统。我国大部分家庭是一个纵向的关系,特别强调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也就是说,一代一代的老人都是这么干过来的。

  二是年轻人超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然。许多年轻人初为人父人母,根本不会照看孩子,特别是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让他们无暇腾出时间一心一意地照看孩子。客观上也需要有老人在身边搭把手,帮着带孩子,洗衣拖地,买菜做饭,不少老人出于对子女的疼爱,也心甘情愿为子女分担家务。

  三是老人带孩子省心省钱。因为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都是自家老人,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带孩子,不用担心孩子被虐待,或受什么委屈。除了这个优势外,自家老人带孩子还不用给什么带孙费,花钱找保姆说不定还有不少风险。自家老人免费带孩子,可以省下一大笔雇保姆的费用,等于节约了家庭开支。

  四是老人带孩子可以培养隔代亲情。许多事实证明,孩子往往跟小时候带他的人比较亲近,毕竟朝夕相处许多年,孩子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笔恩情。许多老人也乐于与第三代培养感情,享受天伦之乐,虽苦点累点也无怨无悔。报道中提到的农妇万桂珍有6个儿女,她帮5个儿女带过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帮忙带是自己的责任,带孩子也让我觉得还有能力为家里做点事情,累点也开心。我带外孙子时,会和他在家里藏猫猫”。

  其实,父母帮带孩子是情分,不帮带孩子是本分。从道理上说,父母并不欠子女什么,父母也没有义务再为子女带孩子。再说,隔代培养给孩子成长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不会换位思考,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动手能力差,语言发展较慢等。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的父母应该尽量自己带孩子,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好好享受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尊老爱幼。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