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玩法这么复杂?网友:其实都是“套路”!

2018年11月08日 14: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去年“双11”被吐槽促销规则堪比奥数后,电商平台声称今年玩法更简单。但不少消费者发现,这个“双11”还是费心费力,一边是复杂的优惠规则,一边还要提防商家虚假降价的猫儿腻。(11月7日《北京日报》)

  “双11”购物节 “套路”背后“陷阱”多

  11月以来,“双11”购物节的前哨战已经打响,消费者在兴奋地买预售、加购物车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商家设置的营销陷阱。买一件商品要集齐五六种优惠券,优惠短信轰炸手机被塞满促销信息,先提价再降价优惠、价格“不降反升”,说好的优惠说没就没了……种种乱象,不一而足。【详细

  “双11”促销规则堪比奥数,当电商商家给消费者留下这样的口碑和印象,势必会影响到消费体验。更何况,一些商家促销“奥数”算法的背后,往往掺杂着虚假打折、产品质量打折等套路,也必然会让消费者大呼上当。不过,消费者并不傻,消费体验不佳,加之产品不咋地时,一则会吐槽不断;二则会依法维权。反倒是,商家会因此聪明反被聪明误。【详细

  网购“套路促销”的“沉疴痼疾”难以根治?   

  实际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非今年的“双11”阵仗不小,而是历年的“特卖狂欢”排场都甚是盛大;也并非只有今年的“双11”是个“天坑”,而是往年的各类购物节都是满级的“套路操作”。“剁手一时爽,收货想撞墙”,每次“狂欢”过后,汹涌而至的一定是各类投诉、曝光和不胜枚举的维权案例。因此,透过繁荣表象深究实质,我们则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展迅猛、参与使用人数与日俱增、网络交易金额节节攀升“共存”的,便是“促销狂欢”“特卖疯抢”背后的现实问题:各类网购平台鱼龙混杂、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卖家以好充次;低价诱惑、高额奖品恶意诱导、虚假广告等网购陷阱更是层出不穷。【详细

  最叫人意难平的,是虚假标价和广告轰炸。前者来说,比如某品牌天猫旗舰店“双11”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卖22.8元?又比如“9月份梳子两把160元,现在110元一把”。后者而言,很多已经不会使用短信的网友,最近在短信界面做得最多的事情,大概就是按照轰炸式短信广告的要求、以不同的字母和数字回复退订。“双11”果真最划算吗?答案显然是“未必”。一是因为商家不可能把一年的销量豪赌到这一天去,二是因为网上购物狂欢的吸引力也在边际递减。你想买书,有“读书节”;你想买手机,有“手机节”……错峰购买,未必吃亏。倒是“双11”之前的各种促销乱象,越来越叫人烦不胜烦。【详细

  电商平台“野蛮生长”的营销模式必须改变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野蛮生长”的营销模式必须改变。电商平台必须在撮合交易的基础上,加强履行平台责任,在平台治理、信息披露、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监管,促使其诚信守法经营,让购物节彻底告别不合理的虚假促销,以此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放心、安心地购物,才是“双11”作为购物狂欢节的根本。如果处处都是“坑人”的陷阱,消费者又怎能狂欢呢?【详细

  要彻底涤荡网络消费环境,进一步夯实诚信消费土壤,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自身权益,依旧是一场“持久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不仅需要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联合协作,更需要从制度条例上筑就坚实壁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未来,在政策落实、措施有力、监管到位、舆论引领等各方面的保障越发完善的大趋势下,我们期待着“购物狂欢节”终有一天不再是电商平台“套路促销”的“华丽包装”,而是真正成为属于消费者的“超级福利日”。【详细

  微言大义: 

  @小宅宅:这活动太累了,我宁愿加班半天,还能赚钱。

  @KONOKO陈:我就稍微看了一下购物页面,没看明白,就感觉头晕。

  @给智者煲汤:已经退出双十一了,不参加活动,也不买东西。

  @鲤鱼ok:双十一购物套路多,没点数学头脑真搞不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所谓“自古深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双11”的出现确实让消费者购物得到实惠,但随着近年来狂欢式购物的一次次洗礼,电商营销也不再满足于老把式了。不过,商家“套路”用多了,连自己都认为消费者仍然能主动上“套”,殊不知消费者早已“更新升级”。其实,广大电商平台还是少在花样繁多的打折促销上动心思,多在提升产品质量和购物体验购物体验上下工夫吧,用诚意打动消费者,才能真正留住人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