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梦想 民营航天发展来日可期

2018年10月30日 15: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0月27日下午,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级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成为我国发射的首枚民营运载火箭,但最终,一二级、整流罩分离成功,三级在飞行过程中却出现异常,卫星未能入轨。 

  中国民营航天业大有可为 

  蓝箭官方表示:“最终结果不完美,但已经部分达到目标,尤其是火箭各级分离、整流罩分离这些关键步骤均取得了成功。”相信在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寻找到发射异常的原因之后,未来的“朱雀”仍然大有可为。何况,“朱雀一号”展现了中国民营航天业的美好前景,可以想见,中国的航天企业和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取足够信心。【详细

  “朱雀一号”发射失利的结果确实令人遗憾,不过也应该看到,运载火箭的研制是有一定难度的,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总要经历一番坎坷,在民营运载火箭领域,“朱雀一号”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它是由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级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和立方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此次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原因分析,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朱雀一号”的飞行过程基本圆满,科研人员也因此取得了预期试验目标,“朱雀一号”的飞行状况使研究团队得到了历练,并为后续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详细

  航天史上一小步 民营企业一大步 

  众所周知,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流程十分复杂,此前国内尚无民营商用运载火箭制造和发射的先例。不过,中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经在亚轨道火箭发射领域作出了多次探索与尝试。今年9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Z火箭发射升空,实现了大气层内的亚轨道飞行,这枚单级固体探空火箭携带了3个试验载荷,并在高空完成了载荷与火箭的分离。今年9月7日,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一次亚轨道发射,升空的是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详细   

  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航天一向都是伴着失败在成长。例如美国民营火箭的翘楚SpaceX公司,在其打造过程中,就曾经有过多次失败,前三次发射,都以爆炸告终,老板也数度濒临破产。航天业就是如此,每一次发射都伴随着高风险,但每一次事故也可以帮助人们排除一些问题,在“归零”(航天词汇,指从头查找问题,在每个环节中举一反三,以消除所有的隐患)之中,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吸取教训,从而让火箭变得更安全。从这一点来说,“朱雀一号”这次的失败在航天史上只是溅起的一朵平常的浪花而已。

  虽是航天史上一小步,却是民营企业一大步。作为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首发,这样的结果已经不容易,因为此次发射已经达到了关键技术验证的目标。正如蓝箭航天CEO张昌武表示,试飞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很多目标和参数,给朱雀的继续发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这背后,我们做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完成了包括与行业内监管部门一起推动民营航天的准入制度、许可申请、简化发射流程等,这已经具有里程碑意义”。【详细     

  既要仰望星空 还需脚踏实地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商业发射层面,美国仍然占据较大优势。自新世纪以来,美国已经将航天事业向私营企业转移,意图维持其在太空里的霸主地位。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想要迎头赶上,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事实已经证明,民营企业的参与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竞争带来更多动力。既然如此,不妨打破民营与国营企业之间的藩篱,在信息沟通、竞争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让民营高科技企业尽快融入国家科技建设。民营企业的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象征着市场经济与国家制度的深度融合。去壁垒化,是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也为民营航天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朱雀一号”们的未来,值得期待。【详细

  时至今日,我国商业航天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应给予民营航天企业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像呵护幼苗一样呵护它们茁壮成长。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加强体制内航天技术的授权应用等;另一方面,应建立市场化现代航天企业制度,加速技术和人才在军民市场间双向流动,为商业航天技术走向成熟打牢基础。当然,民营航天企业也应总结教训,不断探索,努力以硬实力托举下一枚火箭一飞冲天。【详细

  微言大义: 

  @费尔南极:科研资源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积累。

  @Albert的馒头:很棒!希望能够成为下一个像Space-X那样强的公司。

  @sidney0929:虽然失败了,但总的来说是进步,希望各行各业越来越多民企。

  @西缇的围脖:希望你们能越走越远!期待液体发动机点火!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民营航天领域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外界对于民营航天的发展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民营企业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使人们对其充满期待。其实,真正的自主研发总是坎坷重重,一举成功的神话并不存在,还需要整个行业不懈努力。随着微小卫星研发等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营航天事业未来可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