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流程十分复杂,此前国内尚无民营商用运载火箭制造和发射的先例。民营企业要发展商业航天还需要苦练内功,争做技术上的实力派,只有将仰望星空的航天梦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
10月27日下午,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朱雀·南太湖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但是由于三级出现异常,卫星最终没能进入轨道。
发射失利的结果确实令人遗憾,不过也应该看到,运载火箭的研制是有一定难度的,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总要经历一番坎坷,在民营运载火箭领域,“朱雀一号”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它是由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级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微小卫星和立方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此次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原因分析,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朱雀一号”的飞行过程基本圆满,科研人员也因此取得了预期试验目标,“朱雀一号”的飞行状况使研究团队得到了历练,并为后续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
当然,民营企业要发展商业航天还需要苦练内功,争做技术上的实力派,只有将仰望星空的航天梦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
众所周知,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流程十分复杂,此前国内尚无民营商用运载火箭制造和发射的先例。不过,中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经在亚轨道火箭发射领域作出了多次探索与尝试。今年9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Z火箭发射升空,实现了大气层内的亚轨道飞行,这枚单级固体探空火箭携带了3个试验载荷,并在高空完成了载荷与火箭的分离。今年9月7日,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一次亚轨道发射,升空的是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资本和人才加速向商业航天领域涌动,我国商业航天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他们是中国航天的新生力量。然而,对于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来说,实现进一步发展壮大还有许多亟待攻克的难关,其中,技术过硬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科研的道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民营航天企业的标杆美国Space X公司前3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马斯克也数度濒临破产,最后还是依靠NASA的持续支持和大额订单挽救才起死回生。时至今日,我国商业航天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应给予民营航天企业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像呵护幼苗一样呵护它们茁壮成长。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加强体制内航天技术的授权应用等;另一方面,应建立市场化现代航天企业制度,加速技术和人才在军民市场间双向流动,为商业航天技术走向成熟打牢基础。当然,民营航天企业也应总结教训,不断探索,努力以硬实力托举下一枚火箭一飞冲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