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满减,精打细算掐点领券;短信、社交网络,优惠“爆仓”不胜其扰……今年的“双11”购物节已经打响,兴奋地买预售、加购物车的你,是否也多了不少烦恼?一不留神就被虚假低价忽悠,买一件商品要集齐五六种优惠券,优惠短信轰炸手机被塞满促销信息……狂欢的购物节为何让人忧?(11月6日《南昌晚报》)
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近些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尤其随着各大电商平台“造节热”时代的来临,网络购物俨然成为了民众消费的“首选”,而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双11购物狂欢节”也悄然迎来了完美十周年。有道是“人在江湖飘,早晚挨一刀”,可能广大网民战战兢兢的躲过了“618年中大促”、完美错过了各类节日特卖,但“双11购物狂欢”却始终是萦绕在心间的那抹“白月光”。琳琅满目的商品、降至最低的价格,尽管面对各类特卖噱头和促销信息也心存疑惑,但对于“种草”了一年之久、只待“拔草”之日的“剁手党”而言,守着这满眼满屏的“胭脂花红”,宁可付尾款时“笑的心痛”也要预售期间“醉卧花丛”。
实际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非今年的“双11”阵仗不小,而是历年的“特卖狂欢”排场都甚是盛大;也并非只有今年的“双11”是个“天坑”,而是往年的各类购物节都是满级的“套路操作”。所谓“剁手一时爽,收货想撞墙”,每次“狂欢”过后,汹涌而至的一定是各类投诉、曝光和不胜枚举的维权案例。因此,透过繁荣表象深究实质,我们则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展迅猛、参与使用人数与日俱增、网络交易金额节节攀升“共存”的,便是“促销狂欢”“特卖疯抢”背后的现实问题:各类网购平台鱼龙混杂、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卖家以好充次;低价诱惑、高额奖品恶意诱导、虚假广告等网购陷阱更是层出不穷。有报道统计,从近年来国内电商推出的“双11”“双12”等促销活动情况来看,部分网络经营者借此进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同时,网站售后服务不完善、消费者“付款易、维权难”、交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等的诸多问题,也成了目前网络消费的“沉疴痼疾”。而正是由于“特卖狂欢”成为了商家“套路”网络消费者的“遮羞布”,才使得这些“网购”的“沉疴痼疾”难以根治。
今年6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出:网络交易平台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经营者要自觉遵守促销信息规范,不得对商品和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表示,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禁止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综上所述,无疑是将“达摩利斯之剑”高悬于“电商造节”之上,未雨绸缪,形成震慑。
然而,要彻底涤荡网络消费环境,进一步夯实诚信消费土壤,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自身权益,依旧是一场“持久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不仅需要工商、质监、消协等部门联合协作,更需要从制度条例上筑就坚实壁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未来,在政策落实、措施有力、监管到位、舆论引领等各方面的保障越发完善的大趋势下,我们期待着“购物狂欢节”终有一天不再是电商平台“套路促销”的“华丽包装”,而是真正成为属于消费者的“超级福利日”。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