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医院建“公众参与委员会”的首创值得推广

2018年11月08日 11:43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北京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11月6日举行,北京将首次探索全球化招聘、建立公众参与委员会等,据了解,此系全国首创。(11月7日新京报)

  近年来,各地在探索缓解医患矛盾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患者的知情权、监督权一直不能得以更好的保障,所以医患冲突仍是社会热点,即便是医护人员本身无差错的医患纠纷也会出现一边倒的偏向患者的现实舆论。那么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呢?让公众参与医院管理,让公众了解医疗是最好的医患沟通方式。此次北京提出的公众参与委员会,就是这样一种方式,这种参与方式较其它方式更加深刻与深入。据介绍,公众参与委员会主要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利益相关者,比如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各类人员、病人代表、社区代表、医学院教授、相关科研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这类人会把方方面面对公立医院的诉求期盼给带进来,提供一个制度化渠道;第二类就是各种专业人士,比如要提升公立医院的治理水平,就需要各方面的专家,比如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对医院的内部管理提供专业意见。

  这样的创新值得推广。

  从医改的本质来说,医疗领域的公共治理就是强调医方、患方、管理方共同探索医疗体制改革的治理思路和政策。尤其是在扩大患方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医疗服务透明度前提下,在医疗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中,逐步发育和扩大患方的参与权,让患方的声音能系统化、理性化、数据化,形成用患方基于自我利益的“大数据计算”、政府管理方基于公共利益的“大数据计算”,带动和推动医方基于生存竞争和服务升级的“大数据计算”的医疗服务的外部约束体系。只有这样逐渐形成一个医疗改革外部“推力”大于医疗服务体系内部“惰力”的力量对比态势,医疗服务改革的“以人为本”才能逐渐深入。

  而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说,把医院的管理权限放开,让公众和专家参与医院的管理,这是一种社区民主,是一种参与式民主监督。这样的方式,也是对社会治理的一个贡献。当然,我们也期待公众参与委员会的人选有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来保障,真正把这一好事办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