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承载着税收、就业半壁江山,也承载着市场效率的希望。产业分工合作是重中之重,如何突破三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亟待思考和实践。
从资源禀赋来看,京津冀三地处于同一地理区域,资源禀赋有很多相似之处,奠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从城市国家战略布局来看,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必然性;由于长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不同,京津冀三地的人口分布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不平衡,这些不平衡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带来了挑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属于三地结构性整合,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为三地金融协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各地的已有优势,通过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的政策引导,实现1+1+1>3的金融协同发展效果。其中,产业发展最具市场化特性,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金融资源的整合利用、就业及人口流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产业分工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有一部分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是实体经济血脉的作用,通过协同合作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例如,由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2家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京津冀三地及其他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中国银行助力北汽、现代等一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华夏银行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基金等。然而,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仍在京津冀不同程度凸显,影响分工协作的深入开展。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多年来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深入理论及实践研究,致力于围绕政府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企业自身的规范运营,致力于三位一体地破解京津冀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们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强化建设京津冀三地金融生态大环境。三地政府通过协同的信用环境的建设、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优化营商服务环境、简化政务服务程序等方法,搭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大台。二是金融机构切实做好链条式服务。通过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升级、产业协作、金融业态多维度有机的整合,严控风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三是结合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科学衡量企业融资需求的额度及期限。创新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四是协同发展三地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联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股权交易所、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天津市股权交易所、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交易中心,剔除重复配置,形成资源整合与共享,为京津冀区域企业提供更多的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平台,提高金融资产使用效率。五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调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京津冀三地信息共享,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的对接,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六是合理引导京津冀三地人才结构的平衡。减少京津两地人才“虹吸”效应带来的河北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人才困局。
(杨德勇,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