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等部门从专项整治校外培训和防止中小学生近视两个方面着手,大有抽刀断水为学生减负之势,但仍然难解学生压力和家长焦虑。最近,武汉家长要求老师布置书面作业,山东家长要求换掉“不讲课文,光讲外面的(拓展知识)”的语文老师。
可以看出,面对应试教育的窘境,校方和老师还是有改革的主动和自觉的。但现实却一再证明,谁主动,谁就挨打。近两年,有小到一个学校的“无家庭作业”教改无疾而终的,有大到浙江一个省叫停“家长作业”引发热议的。其中最强大的反弹力量莫不是家长的焦虑。成绩差的焦虑,成绩好的也焦虑。是不是这个改革就只好等家长觉醒了才行呢?恐怕不行,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得从教育方面来着手。
《环球时报》曾经编发过国外学校的“作业清单”。其中《西班牙学校只给差生留作业》给人启发。布置作业与否要看考试中及格率是多少,凡是及格率在80%以上的,可以免除面向全班的家庭作业。为此,成绩好的学生统统会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补课以通过考试。全班合格率达标,大家都可以轻松度假。不过,不及格的学生会被单独布置作业,作业内容由老师根据学生情况“私人订制”。完成的作业必须交教导处备案,主任和校长随时检查。
最近,笔者有个读初三的侄女,因为成绩在班上摆尾,班主任给出两条出路,一是转向“艺考”,二是到校外接受专门的补短培训。言下之意,学校不管了。为了孩子和家长想读高中的一丝念想,只好全家族人动员“帮扶”,又高价在外边业余补差,以求留在班级里。家长如此配合,是出于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是理解一个老师面临中考的比拼,不可能给一个差生太多关注(其实基本关注都很难得到保证)。换句话说,老师“抛弃”学生是不得已。但与西班牙学校的方式一比,这份责任似乎学校和老师不该这么推,人家颇有点我们中国扶贫的理念,从整体着眼,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而我们的做法,为了取得中考的优异成绩,不惜甩掉后进。
我们家退休的小学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教学心得,当一个班带上路之后,对优秀的,你大体可以不管,对中等的,你注重鼓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落后群体。他们上来了,班上的整体成绩就没什么问题。对差生的考试,她也有一套“私人订制”,碰到最难的题,你可以放弃,集中精力做好基础题,你也可以保住及格底线。这其中的道理与“只给差生留作业”异曲同工。可惜,持这种理念的,在小学可能多一些,进入中学就恐怕就很难了。正是因为学校舍得“遗弃”,校外培训不愁没有市场,学生的压力,家长的焦虑由此愈演愈烈。
想起“剧场效应”。本来每个人都有座位的剧场,忽然有个个矮的人为了看清楚戏,他站了起来,受他影响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后来全场的人都从坐着变成站着,所有的人看戏的效果变得跟开始一样了。于是,又有人站到椅子上,于是,全场的观众都站在椅子上。结果,每个人都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看戏效果并没有更好,可能更差。悲哀的是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
不妨设想一下,在这个剧场,在最开始,如果有人把那个因个矮看不清戏的人稍作调整,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种水涨船高和此起彼伏的剧场效应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