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收益率下降不影响货基投资价值

2018年10月12日 07:24   来源:经济日报   

  10月15日起央行将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约1.2万亿元资金,其中4500亿元用以偿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新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数量超过市场预期。

  尽管央行称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不过,经过连续4次降准,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已经在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这必然会对理财市场造成冲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备受投资者青睐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一直呈现下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如期限在一年内的债券、央行票据等,但是降准会让这些资产的收益下降。

  那么,在理财收益率普遍走低的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究竟是选择收益率更高的P2P产品,还是相对较低的货币基金?

  实际上,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跌与流动性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货币基金的衰落。与收益率下滑相反,近年来货币基金的规模却是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7月底,货币基金净值已经达到8.64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资产总值的62.48%。

  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底才开始起步。长期以来,由于申赎繁琐、门槛较高,大部分投资者被拒之门外,其申购主力基本是机构投资者。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财富积累而产生的理财需求,余额宝在2013年应运而生。正是余额宝的出现,改变了整个货币市场基金的格局。这种旨在为投资者的零散资金进行理财管理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其低门槛、高便捷、零手续、随时消费的特点正是卖点所在。截止到2018年6月底,余额宝连接的6只货币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8万亿元,此外,还盘活了货币基金市场,银行也不断推出“宝宝”类理财产品。

  那么,原本火爆的余额宝及其他货币基金此次收益率又为何持续下跌呢?

  从大环境来看,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下,7月初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MLF大规模净投放等操作已经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在此情况下,M2增速被拉升,银行自有资金显著增加,直接导致理财市场收益率下降。不仅是余额宝,各种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货币基金也出现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余额宝相比其他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更为明显,原因在于毕竟对货币基金来说,流动性、高收益、低风险三者不可兼得,而且余额宝本身也不算是传统的理财工具,而是依托于支付宝的现金管理工具,使用便捷是其最大的特点。也就是说,余额宝的高流动性必须得到保证,同时为了保证更高的安全性,只能通过更严的风控措施来降低杠杆,因此收益率势必会作出一些牺牲。

  实际上,尽管货币基金收益率集体下滑,但基金规模却逆势攀升,这与股市的持续低迷和P2P理财频繁暴雷不无关系。今年六七月份,P2P领域频繁暴雷引发了市场的恐慌,也让市场开始反思,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是否值得追捧。不少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向货币基金回流。

  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要优中选优确实产生了不少烦恼,较高的收益率固然诱人,但也不能忽视背后的高风险,切莫发生“你要别人的利息,别人要你的本金”的理财悲剧。因此,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也并不等于投资价值下跌。加强风险意识,掌握理财知识,在安全性优先的前提下挑选更好的产品才应是个人理财的最好方式。(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