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说话”,该咋看?

2018年10月10日 11:38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一个周末,何先生原本答应带儿子去某游乐场玩,最后却没能兑现承诺,儿子怼其一句: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听到熟悉的“台词”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何先生哑口无言,妻子则笑得前仰后合。

  这一新闻报道中的小场景,不少家长都经历过。日前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有六成儿童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对此,有些家长总觉得哪里不对,甚至如临大敌,担心孩子将来也不会“好好说话”;有些大人则心态平和,不以为意,有人还把它当成萌娃萌语,隔三差五就“秀”在朋友圈里。

  对此,到底该怎么看?新闻评论里经常使用一个万能词汇,叫“理性看待”。如果再明确一点,不妨淡然处之。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用网络词汇?因为好用。“666”“扎心了老铁”“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诸如此类,相比于规范用语而言,这些词句更新奇、更好玩,更契合幼儿的心理。

  再往深里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原住民”的意思是,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网络里,甚至一些孩子早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在移动设备上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根据传播学理论,从“枪弹论”“皮下注射论”到“使用与满足理论”,都在强调媒介传播对于受众的影响。在这方面,大人都“无法自拔”,孩子们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从现实看,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说话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唱网络神曲,喜欢用表情包,网络流行语张口就来,这都是网络文化在孩子身上打下的印记,大人严防死守,也没用。

  当然,淡然处之并不是说完全放任。孩子喜欢用网络词汇,这没什么,但问题是怎么用。如果“666”“扎心了老铁”出现在试卷上、作文里,这就要及时干预,帮助孩子们分清网络词汇与规范语言、口头表达与书面用语的界限。

  此外,更需要留心的是,用的是什么词汇。不容否认,有些流行语并不适合孩子;有些孩子说话一套一套的,一味模仿成人的语言,这也不合适。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提出过“童年的消逝”这一论断,警醒世人电视媒体对于孩子的影响。如今到了网络时代,手机、电脑里的影视剧、综艺、网络游戏等让孩子们见多识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空间也总会有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让他们接受哪些信息,大人们要尽力把关,做好筛选;让他们适度接受网络的影响,大人们要根据实际,做好引导。这是在孩子“不好好说话”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