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休假结构不妨让市场做主

2018年10月10日 07:47   来源:光明网   王钟的

  黄金周“七天乐”成了“七天忙”,是许多国人刚刚度过的“十一”长假的真实写照。人们在长假里忙着参加婚礼,忙着旅行,忙着探亲访友,把几项议程压缩在一个假期里。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休假总量并不算少,居于世界中等水平之上;人们之所以感觉“假荒”,是因为现行的休假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民休假结构高度集中,而且受限于节日分布,部分时段假期较为密集(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所在的4月~6月),而部分时段出现“假荒”(如暑期7月~8月)。假期的空白期让人感到长时间无法好好休息,而假期的集中期又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假期的活动项目撞在一起,更让人无比纠结。比如,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恐怕就有不少人为选择出席亲友婚礼还是外出旅行而犯难。

  以上仅仅是人们对假期设置的主观感受方面,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休假结构也会影响经济周期。黄金周确实刺激了旅游等市场的短时期繁荣,但黄金周前后势必存在低谷期。旅游景区、交通运输业、餐饮酒店业为应对黄金周的游客排浪,不得不准备冗余的接待能力,而在平时这些接待能力又被迫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些商家还形成了“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扭曲心态。黄金周期间,很多消费项目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不争的事实。价格上涨背后,还滋生了服务水平下降、假冒伪劣、强制消费等现象。面对假期各大景区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的场面,近年来流行起了“佛系”度假,据说躲在家里喝茶、看书的人,已站在了休假“鄙视链”的顶端。

  凡此种种问题,推动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落实带薪年假。在制度层面,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顶层设计;在效果层面,带薪年休假灵活程度高,可以让利用假期外出旅行的人们获得更好的体验。然而多年呼吁下来,依然有不少单位没有真正践行带薪年假制度。

  面对这种格局,有人在建议中主张借助行政的力量,把带薪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一样作为政策层面强力推动的议题。这样的想法,看似积极有效,但实践中却可能存在较大的潜在阻力——企业文化有所偏差、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到位的单位,往往会用各种潜规则“稀释”政策效果。

  我国之所以没能普遍落实带薪年假,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的用人观念有问题。这些企业宁可让员工低效地在岗位上磨时间,也不愿意让其度假放松以后高效地工作。另一方面,还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没有真正达到让人安心休假的程度。有些公司尽管有带薪年假安排,不少员工却放弃休假。其中一部分是员工个人选择,“出去玩迟早要还的”,不愿因休假耽误工作;一部分则是无形的企业文化压力让人不敢休假。不管如何,这都表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仍处于艰苦的上坡阶段,更被看重的是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而非事关身心的基础权利。

  改善休假结构,无论是落实带薪年假制度也好,还是采取其他方法也罢,最根本的途径是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价值。就现阶段而言,带薪年假确实成了企业吸引人才的福利,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相信在人才流动自由的背景下,市场最终会激发更多企业认真落实带薪年假。从根本上说,只有市场机制更加成熟,创造鼓励企业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人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暂别工作,以轻松心态享受假期,进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