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月饼回归传统节日食俗的本质

2018年09月21日 07:39   来源:红网   晓杉

  往年一到中秋,月饼便坐上热卖席,作为星级酒店盈利的法宝,绝对是暴利单品。而今年中秋临近,记者采访发现,消费者对月饼的消费预期价格普遍较低,星级酒店的月饼也不畅销了。今年单价十元以下的月饼遍地都是,且有商家推出充值送月饼,刚上市就打五折等促销手段,可见月饼不好卖了。(9月19日新华网)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团圆、幸福。“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是中秋节节日食俗,因其形状是圆形且合家分吃,因此象征着团圆和睦,加之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吃月饼也早已成为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八月十五夜,月下吃月饼,这曾是我们童年里最温馨的回忆。

  可不知何时,月饼的定位超越了食品,人情味道越来越浓。诚然,月饼因其美好寓意和上好口味,可以作为中秋节亲朋好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但是,月饼渐渐演变成中秋送礼之必备佳品,只有“礼”没有“味”,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月饼了。中秋时节,人们走亲访友,手里必提大盒月饼,华丽的包装比饼儿本身还值钱。久而久之,大家干脆不送月饼实物了,改送“一纸千金”的“月饼券”。下级看望上级,单位给员工发福利,月饼券是必不可少的。中秋过后,家里的月饼券“泛滥成灾”,最后的归宿也只有垃圾桶了。

  神奇的“月饼券”一度十分火爆。生产月饼的厂商印一百元月饼券,六十五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八十元卖给了消费者甲,甲将月饼券送给乙,乙以四十元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五十元向黄牛收购。整个过程中,厂家没生产月饼却赚了十五元,经销商赚了十五元,甲送人情,乙赚了四十元,黄牛赚了十元,厂家只需要生产月饼券就行了,除了月饼券和黄牛的劳动外什么都没生产,也几乎没有消耗,却产生GDP。这是证券化的案例,经常出现在MBA课程中,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故事,推动月饼券流通的关键在于甲的购买,而甲为何愿意购买月饼券,因为他需要将券送给乙进行人情往来,因此,月饼券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人情”。

  由于月饼的礼品属性日益凸显,导致不少商家专注于打造月饼的包装,而忽视了其口味和质量。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精美的包装显然更能引人注目,加上送礼的“时尚”,而体面的礼品外包装是门面,商家深谙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因此绞尽脑汁想包装创意,在月饼外包装上大做文章,并且靠包装和设计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送礼者的心理感应度。月饼盒越来越靓丽,风格越来越多,还郑重其事地绑上了礼花,甚至是从里到外色调绚丽。品牌越来越高大上,包装越来越抢眼,可味道却没有跟上步伐,让真正想吃月饼的人不敢买。

  月饼应回归传统佳节食俗的本质属性。有一种关于味道的记忆,叫作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月饼,月饼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团聚的味道、浓浓的亲情味道。月饼应少点商业噱头和礼品味道,应多一些幸福的味道和文化的内涵,料足、味正,用心做、一起吃,才是月饼的正确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