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为本导向 彰显政策温度暖意

2018年08月21日 11:36   来源:南方网   李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还有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未来三年,中国的这场“攻坚战”到底怎么打,这份意见设定了任务书、部署了作战图。这其中,一系列涉及贫困地区民生大计的目标和承诺,备受期待。(8月20日中国新闻网)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重申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规划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出了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总动员令,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其中,意见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乎贫困地区民生大计的目标和承诺尤为亮眼,更加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实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但也应看到,未来3年,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脱贫难度更大,需要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哪里有短板,就在哪里多用力。不言而喻,全面小康,既包括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也包括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放眼此次意见,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针对存在的短板,各种政策措施精准发力,不仅提出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目标,更在居住、医疗、教育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提出明确要求。

  往细里说,居住方面,除了明确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外,还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在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省份开展农房加固改造示范,结合地方实际推广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医疗方面,除了明确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帮扶力度外,还提出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教育方面,除了明确提出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外,对于教师,意见还提出,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鼓励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凡此种种无不释放出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政策的温度和暖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此次意见,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未来三年目标任务,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动力,增添了加速度。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亿万中国人民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