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摘掉“穷帽子”

2018年06月22日 06:57   来源:人民日报   徐建国

  抓好产业对接,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政策兜底,拔穷根、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对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的地区来说,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将“精准”二字贯穿于扶贫工作始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思想上拔“穷根”、作风上重“实细”、行动上强“造血”。

  严格把好精准识别关,彻底弄清“扶持谁”。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佳木斯市去年认真开展了贫困人口识别“回头看”工作,使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假贫”心服口服地退出,应进的“真贫”一户不落地进来。

  精准抓好产业对接,倾心打造“造血能力”。解决扶贫问题,重点在贫困群众的就业上;实现永久性脱贫,就要源源不断为他们提供经济来源。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最长效的支撑。在佳木斯,我们以县为单位精准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综合考虑贫困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

  精准抓好教育扶贫,引导树立“我要致富”理念。“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扶志扶智的根本,是改变贫困群众命运,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佳木斯市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对贫困家庭幼儿入园、中等职业和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落实好定户、定人教育结对帮扶责任制;建立了市级城市重点高中面向贫困县定向招生制度,让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鼓励和支持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有效就业。同时,加大对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力度,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主动脱贫。

  精准开展健康扶贫,聚力解决“因病(残)致贫”。比如,加快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县乡医院结对帮扶机制,组建市县专家医疗服务队,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定期巡诊、定点援助服务,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再如,对贫困患者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出台贫困患者普通挂号费免收和诊查费、检查费、检验费、手术费、床位费减免10%的“一免五减”政策。

  精准做好政策兜底,织密织细“保障网”。要积极在政策措施上搞好衔接、形成合力。对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发挥好政策保障“救急难”作用,及时实施有效救助。对农村五保人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救助,建立起到村到户到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切实织密织细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

  (作者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