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川航机长刘传健:荣誉属于整个机组和所有民航人

2018年05月18日 08:57   来源:南方日报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要求,坚定实现全面小康的意志,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脱贫攻坚离不开一个“实”字》

  中美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双方要全面、客观地看待经贸关系中的问题,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中方重视美国国会的作用,愿同美国国会加强交往。

  ——正在对美国进行访问的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16日在华盛顿分别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参众议员

  我们主张在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均衡解决各方关切。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都可以探讨什么样的方式能最有效重启对话、同步解决各方关切,从而实现通过对话解决半岛核问题的目标。任何这样的有效途径,中方均持开放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

  2018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以内,其他地方也要积极压减企业开办时间,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上述目标。鼓励各地在立足本地实际、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力度。健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长效机制和企业开办的制度规范,持续提升我国企业开办便利度。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

  拟举借中长期外债企业(含金融机构)要实现实体化运营,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其市场化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切实做到“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

  目前已有49家中央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开展了公职律师工作,17家中央企业开展了公司律师工作。随着这支队伍初具规模,需要通过加强培训以提高其履职能力,有效发挥其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

  距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我们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化”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兴起,国际种业巨头纷纷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重组浪潮。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上,全球最先进的品种研发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其研发投入很大。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

  这并不是住建部首次约谈地方,2016年也有过对热点城市和重点房企的约谈。此轮被约谈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城市出现地价上涨、投资投机力量抬头等不稳定因素。通过约谈,中央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相关情况,结合各地楼市调控特点提出指导意见,以保持房价平稳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住建部约谈12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表示

  对于网约车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需要线上、线下采取综合处置手段,不能简单罚款了之甚至以罚代管,否则就成了一种处罚与违法所得的概率博弈。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

  中国的“萨利机长”,这个荣誉不属于我,它属于整个机组和所有民航人。

  ——成功处置客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空中险情的机长刘传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扶贫扶在关键上    2018年04月16日
  • ·脱贫攻坚还须较真碰硬    2018年04月03日
  • ·扶贫攻坚关键是激发脱贫的干劲    2018年02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