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留才,方显城市发展活力

2018年08月16日 07:13   来源:红网   程彦暄

  快至“金九银十”,就近两年的楼市发展而言,这本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然而,今年的“成色”却颇为不足。近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为了拉客来看房,不惜自费发红包》一文,文章提到在山东济南,围绕难以完成的销售指标,开发商或降价促销,或不敢定价,又或是变更楼盘操盘方。无独有偶,据《财经》报道,在市场下跌的行情下,厦门多个楼盘以精装变毛坯、以及以尾盘清仓等原因进行“变相”降价,“厦门楼市崩盘论”更是引发了市场热议。

  十九大报告中写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吻合了最近几年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实践要求,也将是近几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房住不炒”,既是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房产,作为一种排他性商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更是不少人心中的可靠保障、结婚的必然条件、创业创新的逐梦之基。

  一房在手,给人的是一种踏实感、自信感与幸福感。近年来,网上流行起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中的“贫穷”对不少人而言便是指“买不起房”。因为“买不起房”,所以不敢冒险去创业创新;因为“买不起房”,所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碌碌无为当中;还是因为“买不起房”,所以不得已要离开追梦的城市,去到他地“从头再来”。

  有人说,高房价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城市生存法则,让有能力的人留下,让没能力的人离开。此类言论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市场经济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其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不同社会分工者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协调有序。城市中,不只有CEO、处长、工程师、教授等体面的职业才能被称为“人才”,兢兢业业的销售员、工人、保洁员、商贩、导游、小编等均为“人才”。“人才”从不取决于收入与地位,而在于其是否在服务社会、创造价值、贡献力量。

  “房住不炒”与其说是在给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祛火,不如说是在给“虚胖”的市场减肥降脂,更是给城市发展留才蓄力。改革与调控的目的并非“限制增长,强制降价”,而是力求稳定,有序发展。

  对于房地产相关行业从业者而言,降价的目的在于完成指标、提升收入。但对于城市而言,降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有刚需者都能实现“住有所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已有这般胸襟与远见卓识,而今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城市管理者,不仅要让刚需人才实现“住有所居”,更要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和鼓励人才,勇于创业创新,充满自信地释放才华,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