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漫谈高考舞弊如何破?

2018年08月09日 09:38   来源:中国网   陈建伟

  近日,一起高考答题卡被指调包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河南纪检部门也介入调查。每年暑期,高考的话题都会占据媒体新闻显要位置,而此次河南发生之事,更是牵动公众的敏感神经,社会各界的讨论非常多,大多同情学生和家长的遭遇,也不乏质疑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的声音。而8月7日,河南省招生办回应已经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确认答题卡字迹一致,试卷为考生本人所答,成绩也准确无误。毫无疑问,这样的复查结果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非常沉重的,社会公众也对此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如何杜绝高考舞弊行为,社会各界讨论非常多,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即便如此,公众质疑仍不绝于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杜绝考试舞弊,又消除公众质疑?这就需要从招考与试卷的管理制度谈起。

  据河南省公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考生对成绩有疑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核;复核工作由招生部门组织进行,核查是否漏评、分数合计是否有误,不复核评分宽严。而且,考生答题卡由省招办按国家秘密级材料管理保存至考试成绩发布后半年,保管期满按秘密级材料处理办法集中销毁。未经省招办批准,任何人不得接触考生答题卡。

  从管理制度上看,只有省招办能够接触到考生答题卡,而学生即便去复查,也很难接触到自己的答题卡原件。这样一来,省招办始终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信息经济学理论显示,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寻租的激励,即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去寻求利益。从目前各省公布的管理规定来看,考生能否核查到本人的试卷答题卡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省招办试卷答题卡的管理制度也不会对外公开。此次河南出现的疑似调包事件,实际上暴露了省招办谋私利的潜在可能性。

  如何破解,答案很简单,就是破解信息不对称结构中掌握信息一方的优势,这就涉及到如何对考生答题卡的管理制度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对考生复核本人试卷的行为不加任何限制,可能会极大地增加社会成本,这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反过来,如果完全禁止考生复查本人试卷,考试主管部门的信息优势更大,更有激励参与违法违纪行为,这同样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

  怎样做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呢?

  这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允许考生复查和接触到本人试卷答题卡,但需要设置一定的前提条件,以较大概率筛选出可能存在答题卡被误判或调包的考生。尤其是,如何设置合理的限制条件,关系到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否具有实质威慑效应。这样一来,招办在制度上的信息优势地位被有效地降低,但这并不损害考试结果的权威性。只不过,如何设计合理的制度来实现这一目标,考验管理者的智慧。(陈建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答题漏判,机器不是责任主体    2018年08月03日
  • ·“雷同卷”能否让考生看一看?    2017年09月18日
  • ·只准考生本人查分须落到实处    2017年06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